中新社北京七月五日电 题:中国经济在调控中稳步前行
中新社记者 王永志
二00四年,宏观调控毫无疑问是中国经济的超级热词。上半年,中央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方面,采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上三管齐下,其力度均为前些年所未有,成功地抑制了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使得中国经济在调控中稳步前行。
近年来,中国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回升,对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等居功至伟。不过,老祖宗讲中庸之道,投资增速也得有个度。在去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六点七的基础上,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今年前两个月同比增长百分之五十三,是十年来同期增幅最高的;从投资领域看,房地产开发、钢铁、电力、城建、化工等五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额就占全国的百分之五十八点八。更要命的是,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势头未受有效遏制,反而加剧;大搞劳民伤财的大广场、宽马路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也不在少数。
由此而来的后果是,煤电油运供求关系本已紧张的矛盾加剧,并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乃至增大了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因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GDP增长定在百分之七的目标上,不少官员专家解读不惟GDP论英雄,就蕴含给高速增长的投资冲动降降温。与此同时,中央高层吁请各地: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转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坚决克服单纯追求和相互攀比增长速度的做法。
然而,有话好好说,还是难以抑制固定资产增速高位回落;不加大油门不踩急刹车的愿望,只好让位于“踩点刹”,不得不“该出手就出手”。举其要者,国务院四月九日召开第四十七次常务会议,确定了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运行调节措施,务求各地统一思想认识,可以说是加强宏观调控调节的协调和配合的分水岭。
而采取果断措施,严控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度膨胀,主要是采用釜底抽薪法,加强货币信贷投放调控,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严格用地管理,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清理在建项目。同时,派出督察大员加以监控,如对江苏铁本的处理,就有杀鸡儆猴的功效。
在宏观调控组合拳整治下,主事宏观调控的发改委认为,这波宏观调控措施,已取得明显成效,比如投资增长过快势头和基础产品价格飞涨得到遏制,货币信贷增幅和过热行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农业生产形势出现转机等等,确保上半年中国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有关经济数据显示,今年前五月,工业增加值增长百分之十八点一,财政收入近一万二千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百分之三十二点四,增收二千九百三十三亿元。
有专家以为,本次宏观调控采取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原则,比诸前几次调控大有进步。但是,城墙失火,殃及池鱼的事,也不是没有。比如采用行政手段,有时就有一刀切之嫌;再比如,控制信贷的水龙头,有时就把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的闸门关紧,不利于民间自主投资的增长。
因此,专家建议,中国经济宏观调控既要保持稳定性、连续性,但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慎防“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老路,及时调整政策实施的力度,防止出现明显反弹或下滑过快之弊,确保实现中国经济的软着陆,使之真正步上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