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文/黄方
“人既然在此,却还要用人外之物来证明此人是谁,这从逻辑上说有点问题。”
美国著名枪支制造商Smith & Wesson公司正在研制一种应用最新光学感应识别技术的新型手枪,这种智能手枪能够认识并绝对忠实于主人,不为任何主人之外的人服务。
让手枪及其它物品具有认识主人的本领的,是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的Lumidigm公司开发出的“光印”感应器,这是一种最新的、运用光谱学原理测量皮肤差异,从而完成身份识别的生物特征身份验证系统。而日本三菱电机公司则将“指纹认证装置”微型化,并内置于公司新推出的手机中,使手机能够准确认识自己的主人。这种手机坚决不为主人之外的人服务,用户永远不必担心手机被人盗用。
让物品认识主人,实际上就是一种身份认证技术。“人类在身份认证方面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即从原始的标识物品(比如钥匙)到数字化密码,再到生物特征身份认证。”中国科学院生物特征认证与测评中心主任谭铁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现在,数字化密码正逐步被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所取代。
数字密码的落伍造成巨大损失
生物特征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利用人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也就是身份识别的标识物从“身外之物”回归到复杂的“人”本身。“人既然在此,却还要用人外之物来证明此人是谁,这从逻辑上说有点问题。”谭铁牛说。
“用人外之物来证明此人是谁”已经让我们付出了代价数字密码太过简单,难以抵挡日益先进的造伪技术。今天,数字密码被破译、盗用的比率已经超过0.06%,因此而导致的损失巨大,每年仅在信用卡方面全球的损失数额就超过1000亿美元。
“这还是最保守的数字,并且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增大:从1999年到2003年,全球每年因信息安全造成的损失增加了10倍。”谭铁牛说。6月24日,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在中科院自动化所设立“身份认证产品与技术测评中心”,这个测评中心正是为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而建立。
“传统的数字密码将成为过去,因为它已经不能接受未来保障关键资料的安全挑战。”4个月前,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也做出这样的论断。微软内部已经开始使用智能卡系统——其中储存个人生物信息——来代替密码。
美国计划从今年年底开始,逐步在个人护照中加入含有生物信息的芯片。有专家预测,未来10~15年,生物认证技术将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综合影响力将不亚于互联网。
五花八门的生物识别技术
实际上,一些生物特征身份识别——比如依据对签字、指纹的辨认而识别身份的技术,已经被我们用了很多年(虽然现在国外有专家估计,指纹的重复概率可能达到1亿分之一,但这种识别技术可能还会保留和发展)。但各种生物特征的识别方式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和要求,不同身体部位的识别适用不同的领域。现在的生物特征识别因而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精确。
虹膜识别
虹膜是一种在眼睛瞳孔内的织物状的各色环状物,每一个虹膜都包含一个独一无二的基于像冠、水晶体、细丝、斑点、结构、凹点、射线、皱纹和条纹等特征的结构。
由于虹膜的外部有透明的角膜将其与外界相隔离,发育完全的虹膜不易受到外界的伤害而产生变化。
视网膜识别
视网膜也是一种被用于生物识别的特征,某些人认为视网膜是比虹膜更为惟一的生物特征,视网膜识别技术要求激光照射眼球的背面以获得视网膜特征的惟一性。
面部识别
让机器给你相面——面部识别技术通过对面部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识别。
红外温谱图识别
人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在向外散发热量,而这种散发热量的模式就是每人都不同的生物特征。通过红外设备可以获得反映身体各个部位的发热强度的图像,这种图像称为温谱图,人体的各个部位温谱图可以用来进行身份鉴别。
温谱图的另一个应用是吸毒检测,因为人体服用某种毒品后,其温谱图会显示特定的结构。
签名识别
签名作为身份认证的手段已经用了几百年了,而且我们都很熟悉在银行的格式表单中签名作为我们身份的标志。将签名数字化的过程包括测量图像本身以及整个签名的动作——每个字母以及字母之间的不同的速度、顺序和压力,签名识别其实是一种行为测定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签名鉴别技术的应用领域更为宽广,突破了原有的应用范畴,比如,计算机登录、信息入网、信用卡签字、电子商务等。
声音识别
语音识别技术目前在全世界都发展很快。接受声音指令的机器会让你感觉到自己成了它真正的主人。和签名识别相同,声音识别也是一种行为识别技术,设备不断地测量、记录声音的波形和变化,并基于将现场采集到的声音同登记过的声音模板进行精确的匹配,而识别发声者的身份。
步态识别
计算机也能读懂你走路姿势的与众不同。步态是指人们行走时的方式,这是一种复杂的行为特征。
还有更多的生物特征可以用于身份鉴别,包括耳形、DNA、手形、掌纹、体味、足迹等。
生物识别也不能万无一失
相比于数字密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显然是一大进步。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单项生物特征能达到完美无缺的要求,如有些人的指纹无法提取特征、患白内障的人虹膜会发生变化等等。在对安全有严格要求的应用领域中,人们往往需要融合多种生物特征来实现高精度的识别系统。
德国的法兰富尔协会研发了一种多重模板识别系统,据此开发身份识别系统(Biold) Biold将一个人的面貌、声音以及嘴唇运动3种生物特征相结合,在一秒钟内快速完成识别。由于在识别过程中同时采用了动态、静态这两种特征,当其中的一种生物特征变动时,多重模板识别系统还能依据其他两项生物特征进行识别。
将生物数据融合方法用于身份鉴别,可以提高安全可靠性。但即使是这样,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也依然不是无懈可击的。从2000年开始,在德国、日本、美国、英国陆续有人宣布,他们成功发明了新型的材料以及工艺过程,可以很方便地采集到人们留在任何地方的指纹,并使用伪造的指纹成功地通过了安全系统的检验。
指纹如此,虹膜、声音等其他识别信息在未来几年里大概也难以幸免。
来源:总第186期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