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5日电 《证券时报》近日发表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的文章称,谈论美国加息后的中国加息,其实是在谈论一件本不必多谈的事情。
文章称,如果在2002年第四季度施以适度的加息,好比是鬼斧神工,当前所谓的“中国经济过热”有相当大的概率已消解于无形。那只调息的手便是走在增长曲线前面的手,我们可以称之为“金手”或“神手”;
如果在2003年第二季度的末期,实施适度的加息,应该说当时的形势已显,那只调息的手便是与时俱进的手,我们可以称之为“银手”或“高手”;
如果在2003年末或2004年年初实施适度加息,那时伸出调息的手虽然已经有些晚了,但亡羊补牢,仍可称得上是“铜手”或“好手”。
而眼下,政府刚刚施以宏观调控的“铁手”,经济形势已经大变,此时再去加息,实在好比是朝着正向下栽的飞机打高射炮,或者硬是要往凉水里添加冰块,这时候伸出的加息的手,必然是给中国经济以致命一击的“铁手”。
文章认为,说到底,美国加息虽然给中国加息创造了可能的空间,却不是必然。世易时移,一切均要视时机与条件而变。而最近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形势的逆转已使得中国加息的条件在短期完全不复存在。
加息与否更应该考虑的是通胀的预期,而不是看现在的CPI指数。环比的物价指标要比同比指标更能反映物价的动态变动从而把握经济趋势性的变化,是加息与否最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各项指标显示出,“过热”的中国经济已经急转直下,中国经济有可能走向滑坡和偏冷的局面。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当前不存在加息的经济基础。就算美国进一步加息,中国也不必跟进,因为中美两国的情况已变得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