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日电 筹拍中的电视剧《金嗓子周璇》昨天突然被曝是“闹剧一场”。但据上海新闻晚报报道,昨天下午,上海易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紧急发出10点声明,对相关报道不实之处一一给予了驳斥。
此外,针对有报道说“王家卫无辜上当《周璇传》”,且其中的始作俑者还是张宝发。上影厂方面昨天明确表态,纯粹是无中生有,因为上影筹备中的《周璇传》和《金嗓子周璇》完全是不相干的两回事。
“金嗓子”是一场闹剧吗?
昨天引发事端的那篇报道指出,周璇儿子周民、《金嗓子周璇》编剧刘原“给记者展示了多份文件,证明张宝发早在今年年初就被撤消了拍摄《金嗓子周璇》的委托权。此后张宝发仍然对外签定了多项关于拍摄周璇题材影视剧的协议”。而该剧“总制片人”张宝发根本就是一个没有拍摄权的人,且一手制造了这场“周璇闹剧”。
对于如此劲爆的说法,让张宝发昨天一直在疲于接电话,应付来自全国各地的质疑,张宝发的回答是:“哪个个人有电视剧拍摄权?只有具备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影视拍摄A级许可证的单位才会有。”至于是不是一场闹剧,昨天10点声明的第一点就给出了回答:“这部电视剧是通过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下属的北京东方潮涌文化有限公司向广电总局申报,并在2003年12月通过审查立项。”
声明还指出:“上海易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04年1月5日,与周璇的大儿子周民签订了合作协议书,聘请其担任该剧的策划,酬金5万元人民币,并已支付了定金5千元。”由此可见,目前的矛盾、口舌之争并不是先天的,那何以恶化到眼前如此的地步呢?
另据消息,5月18日,江苏的《扬子晚报》根据周民的一封来信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周民对该剧的筹拍表示不满,“如糟蹋这个题材,糟蹋了母亲周璇,严重伤害到我,就只能采取搞到底的态度。”
“金嗓子”遇上何症结?
据悉,2003年6月,张宝发与周民作为被委托方与上海嘉禾文化专修学校签定了《委托协议书》。该合同明确标明,上海嘉禾文化专修学校拥有该剧本的电视摄制权。周民昨天告诉记者,他和刘原已经得到嘉禾的书面委托协议,将具体进行《金嗓子周璇》相关的拍摄事宜。周民以此指责,张宝发对外与第三方的所有合作协议以及委托协议都是无效的。
而张宝发则向记者出示了与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的“合作协议书”,言之凿凿地表示,自己是名副其实被制片方授权的“总制片人”。他介绍说,嘉禾方面早已经退出此项拍摄,周民和刘原得到委托的有效性值得怀疑。
对于矛盾双方,中国文联音像的负责人马中骏昨天的表态是:“是看到家属的授权后才申请注册的。希望尽快平息这场纷争。”除此之外,他不愿过多说明。
虽然双方对谁有资格拍摄该剧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但是记者在对双方的采访中得知,引起“掰了”的导火索是“刘原的剧本”问题。张宝发方面的说法是,“刘原编写的剧本充满了黑社会、三教九流的市井味道。大纲没有通过两家公司的审定,而刘原本人拒绝修改。还在周民面前进行了挑拨。”于是,双方在今年5月中止了合作关系。
刘原的解释是,张宝发口口声声要把该剧拍摄成《蓝色生死恋》版的偶像剧,突出周璇和养父母的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我实在无法接受这样偶像色彩的构想。
再现当年上海滩的真实风貌才是我们的目的。”
双方还相互指责了对方的“利益心态”。不过,面对一部令人期待的好戏陷入如此尴尬境地,旁观者很难也不愿作出太多的是非判断。
“金嗓子”就此“哑”了吗?
早在合作的“恋爱季节”,该剧最先的设计是,8月完成剧本,10月开机,以精良的制作献礼明年中国电影诞辰百年。对于目前的节外生枝,矛盾双方都绝口不言“放弃”。张宝发透露,新加盟的编剧重开炉灶后,全新面目的大纲构思已经出台,力争在8月完成剧本部分。
据张宝发介绍,新构思真实浓缩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辉煌的一页,体现出周璇一生风华绝代的绰约风姿和艺术才华。上海易丰文化负责人丁一峰表示:“作为艺术作品,会允许合理的夸张和想像。当然,我们一定会本着尊重的态度进行创作,希望周璇的后人也能给予尊重。”
同样,周民和刘原坚信拍摄权仍在自己手中,他们将会继续为之努力。周民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自己会一直坚持下去,“虽然我也知道,拍摄名人题材剧无需其后人的同意,但是没有我认可的剧本以及由此改编的影视剧,我还是会持反对态度,并保留诉讼权。”
在记者即将发稿前,张宝发来电告知记者最新的消息,周璇远在加拿大的小儿子周伟昨夜在得知目前的纷争之后,决定在本月中旬来沪,将力促《金嗓子周璇》顺利、圆满地搬上荧屏。 (记者张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