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8日电 虽然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下,钢价已开始从高位回落,整个行业的虚火已有降温迹象,但香港《文汇报》的报道认为,“大炼钢铁”的病根并没有消除,中国钢铁业面临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
报道说,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05年年底全国至少将形成3.3亿吨钢的生产能力,而钢需求量预计2010年才能达到3.3亿吨,钢铁工业投资已超前5年。
受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以及追求短期效益的影响,近年发展起来的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几乎都是线材、螺纹钢、窄带钢等普通钢材产品,加剧了钢铁工业布局和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此外,钢铁业的产能扩张还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对矿石、能源、水资源、交通和环境都产生了巨大压力。
一辆又一辆装满了铁粉及制成品的大货车从早到晚不间断地在205国道上穿梭,原本平整光滑的大马路在它们的重压下,变得异常坎坷;在炼钢炉火最旺时,由于大量地下水被“偷”去炼钢,居民饮用水已开始受到威胁;“投资2至3个亿的钢厂,一两年就能收回成本”“连傻子都能赚钱”的冲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这些类似的情景描述发生在中国第一钢铁大省——河北省内。
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宋继军介绍,河北现有规模统计钢铁企业336家,去年12月全省49家重点钢铁企业共有在建项目134项,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增产能1,000万吨。目前还有约70个在建项目,其中超过半数项目不符合国家今年4月份公布的相关产业政策。
宋继军认为,此次出现钢铁行业过热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有大量缺口拉动了投资;二是大型钢铁企业投资进入了产出期,形成产能释放;三是民营企业以及各类社会资金在高利润的驱动下大规模进入钢铁行业。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市场需求旺盛是钢铁业投资旺盛的主要动因。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高歌猛进,大大增加了钢材需求量。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使用钢材较多的房地产、汽车等行业飞速发展,对拉动钢材需求和生产均起了很大作用。
作为中国十大钢铁企业的唐山钢铁集团的负责人分析,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对行业投资的调控手段已发生根本变化,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完全使用行政手段难以奏效。在利益的驱动下,目前一些民资进入钢铁行业的势头十分强劲。
邯郸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如军认为,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还没有达到国外的那种水平,国外有些大企业产能已到了3000万吨、4000万吨这种水平,而中国小企业太多。
报道说,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国家的降温政策对规模普遍较小的民间钢铁企业会产生负面影响,但对大型国有钢铁企业意味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人士认为,对钢铁业的调控政策应坚持市场经济规则,依据节水、环保、能耗等产业标准及产业布局,引导钢铁企业的发展。
对于钢铁行业发展前景,国家统计局景气中心有关人士分析,从经济周期的中长期波动角度来看,中国目前仍处于中长期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预料中国钢铁行业的中长期需求依然强劲。(蒋潇菁、梁利峥、姚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