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3日电 在大气层边缘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太空船一号”的第一次正式飞行堪称圆满。不过在众多观众心里,先前的疑问随着飞行的成功显得更为深切:普通人什么时候才能像搭乘巴士一样去太空旅行?人民日报报道,记者就这个问题请教了中国航天界的数名权威专家。
专家们表示,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第一次纯商业性质的太空飞行。这里所说的商业性,主要是指它完全由民间投资立项完成,这是从融资方式上讲;从目的上讲,它最终希望能像民航飞行那样收支平衡甚至盈利。
问:“太空船一号”1个多小时的飞行能否称得上真正的太空飞行?它在技术上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
答:严格地讲,这不能算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太空飞行,因为它并未达到第一宇宙速度而进入环绕地球的太空轨道,属于亚轨道飞行。
不过从我们定义航天和航空的区别这种意义上讲,它又可以算是一种太空旅行,因为它毕竟穿透了大气层,进入了通常意义上的“太空”。
“太空船一号”的轨道是一道抛物线,乘客只有大约3分钟时间处于失重状态,如果要打一个比方,我们可以说:它走到太空的门口敲了一下门,但还没有推开就退了回来。
从专业角度看,“太空船一号”的方法简洁而巧妙,它把成熟的航空技术和航天发射结合起来,大大降低了成本和风险,是一个很好的方案。
问:与传统的太空计划相比,“太空船一号”到底有一些怎样的特点,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答:“太空船一号”的巧妙之处,在于把发射场移到了1.5万米的高空。众所周知,火箭越接近零高度(地面),消耗的燃料就越多,现在用飞机把它运到高空,等于是用常规的飞机燃油取代了价格高昂的火箭燃料,这就大大节省了一笔。同时,地面不用再建发射场,在机场就可以起飞,这又节约了开支。不做环球飞行,地面测控系统就可以相对简单一些,大多数遥控遥测装置甚至就可以装在母机上,对地面人员依赖性相对较小。这样一来,发射、地面支持和人力成本都大大下降了。
“10万美元飞出地球”并非痴人说梦,随着飞行次数的增加和批量生产能力的形成,可靠性会越来越大,成本会越来越低。这转变了太空世界在人们心目中神秘、可望不可即的印象,一下子拉近了公众和太空的距离,也是“太空船一号”飞行的意义所在。
问:坐飞船不像坐电梯,成本降下来了,我们普通人就能随随便便进行太空旅行吗?
答:太空旅行的确存在很多风险,对人的身体条件有较高的要求。这当中的第一道门槛就是过“过载”关———乘客在升空和降落的过程中要承载超过体重数倍的重量。不过按照“太空船一号”的发射方式,起飞就像坐飞机一样,之后的火箭发射,加速度也比在地面上发射时低,这一道门槛是降低了。至于你提到的其他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应该也会有越来越好的条件保障。(杨健 廖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