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司长曾荫权昨日在“清远-香港经贸合作交流会”致辞时,大力推介香港的营商优势,希望内地民企利用香港作为平台向外发展。贸易发展局负责人也提出建议,由特区政府与内地有关部门商讨相关配套措施,以吸引更多的民企来港投资。这显示,特区政府加强与内地经济合作的策略正朝双向互动方面作出调整。香港如果在吸引民企来港方面取得突破,将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过去讲香港与内地合作时,多是说如何将港资引进内地,香港的商家怎样在内地寻找商机。有人认为这种投资流向偏於单向性,担心香港会否因此空洞化。毋庸讳言,香港为吸引投资所做的对外推介活动本来就不多,而向内地推广香港营商优势的工作更少,以至於许多内地人只知香港是旅游城市、“购物天堂”,却不太了解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经济体,对香港作为内地企业与世界经济联系的良好平台和桥梁的地位缺乏认识。这也是不少内地企业在“走出去”时并没有把香港列为首选或合作夥伴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状况造成“双输”的局面:香港未能吸引大量的内地企业来港发展;舍去香港这条捷径走出国门的内地企业,由於不熟悉国际竞争的环境,缺乏经验与人才而存活率较低。
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应该朝双向互动的方向发展。吸引民企来港是一种“双赢”的合作:对於香港来说,可以令香港企业多元化,为香港服务性行业制造更多商机,增大香港的经济体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对於内地民企来讲,可以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及网络,发展海外市场,并在香港筹集资金。资料显示,内地约有二百四十万家制造业民企,但在港注册的只有二千多家,一旦开放民企来港发展的“自由行”,可能会比目前“个人游”带来更大、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香港要吸引更多的民企来港投资,一是要加大向内地推介香港营商优势的力度,二是要争取落实相关的政策配套。
当今世界,吸引投资的竞争非常激烈,守株待兔不会有出路。香港必须改变忽视向内地推介自己的心态,重视从内地招商引资。香港在向内地介绍拥有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的良好投资营商环境及简单、低税制等条件的同时,还应注意突出CEPA的卖点。由於内地企业可利用香港的自由港把原材料或半制成品以零关税进口香港,在香港进行设计、高增值的生产和品牌注册,然后以零关税进口内地,或根据相关国家的关税条例出口外地,所以,推介零关税对於那些从外国进口高关税原材料、产品附加值高和注重品牌的内地企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当然,开放内地民企“自由行”,需要相应的政策配套,包括放宽民企来港投资的审批过程和外汇管制等等。政府应该抓紧研究吸引内地民企的措施,并积极与内地有关部门商讨需要采取的配套政策,使开放民企“自由行”尽快得到落实。(香港文汇报6月23日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