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二日电(记者赵建华)中国国家审计署二十二日公布的审计结果公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逐步建立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
公告说,通过对十七个省份的五十个县(市、区)二00二年和二00三年上半年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及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调查发现,二00二年,五十个县基础教育经费普遍增长,比上年增长两成多。
大部分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高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中央和省级财政明显加大了支持力度。县乡财政安排资金也比上年增长近两成,承担了超过一半的教育拨款。各级财政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但审计调查也发现,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及管理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审计署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一,公用经费投入不足。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虽有较快增长,但仍存在结构性不足。
二,基础教育底子薄弱。近几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中小学基础设施投入和危房改造力度,但由于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底子薄,财政对基础教育的建设性投入,只能满足需要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余仍靠负债、收费等非财政资金解决。
三,相关改革措施未衔接、落实到位。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但调查发现,有十四个县在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后,相关弥补机制还没有及时建立和完善,形成了约八千二百万元的教育资金缺口。
对此,为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经费管理,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审计署建议:
严肃纪律,严禁挤占挪用教育资金。应抓紧推行和完善县以下教育系统“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等改革措施,强化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教育资金等违规行为。同时,逐步实行教育经费收支公告制度,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采取措施,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进一步完善检查制度,将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并严格责任追究,严肃处理和曝光各种乱收费行为。
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基础教育负债。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县乡基础教育负债的调查研究,摸清底数,从实际出发,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防止形成重大隐患。
加快调整、优化教师队伍。各地要严格按国务院及中央有关部门的决定和要求,核定教职工编制,抓紧撤销乡(镇)教办等乡镇教育主管专门机构,加快分流超编人员。
增加投入,努力弥补基础教育资金缺口。各级财政要结合公共财政改革,逐步将教育支出的重点,向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