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JJ带着BF到家里吃饭,他一个劲儿对着妈妈PMP,酿紫真是好BT。”家住北京的李王女士一头雾水,她拿着女儿的日记本说:“女儿让我看她的日记,可这话谁看得懂?也不知从哪里学来的。”
她的女儿名叫欢欢,现正在北京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二。面对母亲的不解,她解释说:这是网络语言。JJ是“姐姐”,BF是“男朋友”,PMP是“拍马屁”,酿紫是“这样子”,BT是“变态”,都是网络语言。“这样说话别人听不听得懂?”欢欢满不在乎地说:“学校女生都喜欢这样说话,能懂会说才时髦,要不就会被人笑话是‘老土’。”
在互联网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网络语言越来越被人们运用到生活中,并很快被喜好时尚的年轻人所发扬光大,在日常生活中生根开花。
北京一所大学的二年级学生小王,平时就十分喜欢上网聊天,一次在给父母写信时就因为不经意使用了一些网络语言,结果把父母给害苦了一回。信的开头还写得好好的,在结尾处,他来了一句“大米,94酱紫,下回再了,88!”。翻译过来就是:“爸妈,就是这样了,下回再聊,拜拜!”父母在电话中搞懂这句话的意思之后将他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中国话不好好说,说什么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的流行是网络发展的必然。随着网络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网络语言将更多地介入到人们的交流中。特别是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的大学生,网络语言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交流的一种方式。
说起自己第一次上网的经历,小王至今记忆犹新。上大一时,她打开同学送的QQ,登录不久后就有网友主动找她。小王很高兴地跟他打招呼:“你好!”对方很快发过来一个符号:“:︱)”,小王看了半天,才琢磨出来那个符号代表的是一个小小的笑脸。没多久,对方又发过来一句:“泥式MM,害式GG?”一头雾水的小王愣是没看懂,经一旁同学的翻译,她才弄清楚原来那句话的意思是:“你是女孩,还是男孩?”她于是按同学教的门道给对方回了一句:“偶是PLMM哦!”现在的小王对于这些相对简单的网络语言早已很熟了。
网络语言不仅在网上非常流行,在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美眉、恐龙、青蛙等等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网络语汇。在北京另一所大学上大三的高姓同学说,使用一些网络语言可以使同学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变得轻松、有趣、活泼、幽默,能够对网络语言了如指掌并运用自如的人看起来会比较时尚,比较跟得上潮流。特别是和刚认识的朋友一起交流时,如果能够运用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网络语言,气氛会很快热烈起来。
概而言之,网络语言因其具有快捷性、丰富性、自由性、互通性等鲜明的时代特点,被新一代年轻人广为接受和喜爱。此外,网络上广泛使用的缩略语和表情符号等,也让人耳目一新,它们既大大地简略了人们交流的语言,也大大地弥补了网络交流不能谋面的缺憾。人们的奇思妙想让网络交流的语言丰富、形象且有趣。
网络语言的流行,是喜耶?忧耶?在北京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小李同学说,看待网络语言要一分为二,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完全将网上使用的网络语言照搬到生活当中。网络语言虽然对传统语言造成一定冲击,但不必过于忧虑,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师。网络上冒出的没有生命力的新词汇必定会日渐衰亡,而那些充满活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会越来越被人们认可、接受,成为汉语言的有益补充。(来源:香港大公报;作者:萧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