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
时 尚 | 汽 车 | 房 产 | 视 频 |精品商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60后”“70后”和“80后”的三代作家演义

2004年06月22日 10:43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作家永远是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生产精神产品,他们借文学来呐喊或消遣,他们似乎游离于芸芸众生之上,却又和普通人一样为着理想和生存而忙碌奔波。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一路加速跑,短短几十年的光景,即宣告赶上了人家需要近百年才能达到的水平。出生在上个世纪60、70、80年代的三代作家,恰好身历了当代中国这段高度浓缩的社会发展,人们习惯上把他们划分为“60后”、“70后”和“80后”作家。

  [生于60年代作家]

  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的作家,经历了中国社会从高度封闭到初步开放的特殊转变时期,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那一代青年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直到80年代初,十七八岁的他们一直接受着中式传统教育,忽然间,康德来了,《变形记》来了!新鲜、陌生的文字让他们激动不已,还来不及回味,便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全民思想的年代”。那个时候连十六铺的小摊贩都看海德格尔,都能侃两句人文哲学,这也难免让当时中国的“文艺复兴”看上去有点儿“虚假繁荣”的味道。

  从文动机“农转非”

  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社会,“作家”是个近乎神圣的字眼儿。60年代末出生的沪上作家夏商回忆起20来岁那段“文学青年”的日子,颇有几分感慨。自己那时说来也是“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可在工厂里一呆就是好几年,很是昏天暗地,很想出人头地。当时人们改变命运的方式单一而无奈———要么考大学,要么搞文学,把自己从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工人变知识分子,实现社会身份的“农转非”。夏商戏言道:“追本溯源地讲,这个‘农转非’的强烈愿望就是本人当时走上文学道路的根本动机了。”

  投稿难发表更难

  有了最初的生涩作品,便有了想马上变成铅字的急切愿望。不可思议的是投稿要事先经过政审!当年的夏商捧着新鲜出炉的手写文稿,心情分外激动。可是再激动也得按章办事,先拿到工厂党委敲个章,再拿到上海市作家协会敲个章,一圈跑下来已经精疲力尽了……看看现在论坛上发个帖子、博客上贴篇文章只需鼠标轻轻一点,真是便当啊!

  80年代的中国期刊市场远不及今天琳琅满目,像《萌芽》、《收获》等这类文学大刊基本上是不敢奢望的,先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刊物牛刀小试吧。投稿时信封上不敢直接写编辑的名字,取而代之写“某某编辑部收”,权当是多给自己一点成功的机会吧。被退稿是痛苦的,但是更痛苦的是当时的退稿规矩———超过万字的文稿,退稿费是由作者自理的,投递时先要附上价格不菲的退稿费,所以当时的文学青年一定要“三思而后投”。可是一旦文章发表了,那可真的是“一炮走红”、“一夜成名”,基本上可以从此做个职业作家了。所以众多文学青年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被退稿几十次几百次是家常便饭了。

  书中自有颜如玉

  在那个对文学和哲学的热爱近似“畸形疯狂”的年代,小伙子一旦成了作家就意味着得到众多女孩子的爱慕。爱情和文字成正比例函数———发表的作品越多,名气越大,崇拜者中的女孩子就越多。那时谈恋爱成本低廉,没有“轮子”的问题,也无“房子”的问题,一纸薄文便能博得美人芳心,一举解决了娘子的问题。在夜晚的河边、树下、林间,一首诗激情澎湃地念来,女孩子的心也一样澎湃。在当时,作家比一般的年轻人更容易获得爱情、事业的双丰收。

  [生于70年代作家]

  70后作家是个承上启下的群体。正值青春期的他们目睹了中国文坛的末路狂欢,到了90年代初期,狂欢戛然而止,一切恢复了正常。随之而来的是,作家这种职业也渐渐地退出了公众的视线,有点曲高和寡地变成了业内身份。

  处境尴尬

  70后的作家任晓雯对她的这个头衔的评价是———把作家身份娱乐化,还笑说干脆叫她写手或者码字工人也未尝不可。在她看来,这个年代出生的作家们处境有点尴尬。一方面,中国掀起了全民学外语热,大量翻译作品涌入国内,喜欢文学和不喜欢文学的、懂文学和不懂文学的年轻人贪婪地吸收着各种各样的语言和文化。于是,研读中国古典文学的人少了,大谈后现代主义的人多了。另一方面,90年代初书商们的出现很有革命性,把文学和商业这两种东西的关系一下子搞得很暧昧,文人们开始关注市场需求,关注发行量和出镜率。于是,坚持纯文学的作家少了,大写特写通俗文学的作家多了。

  成功管道多元化

  十年之前,60后们纷纷弃x从文,试图以此改变命运;十年之后,70后们把写作看做是茶余饭后的业余消遣,或者干脆标榜成一种蛮时尚的生活方式。要知道,如今完全靠稿费吃饭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潇洒了,更何况除了码字,还有359个行当可以选择。加上身边的同龄人个个开始发达,难免寂寞时,不安现状。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越来越把经济财富作为一种衡量标准,成功的管道宽了,机会多了,不管白猫还是黑猫,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任晓雯说,这一代作家提倡文学也应该走多元化路线,他们似乎不把文学太当回事儿了。玩的心态在这辈作家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出人意料地成名,又出人意料地虚度光阴。

  [生于80年代作家]

  纯网络的一代

  95年前后,网络在中国兴起并以惊人的速度快速传播开来。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还不懂得怎样应对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然而他们无一幸免,他们束手无策。然而网络的出现,使得一些更有实验精神的、纯粹气氛的写作,更非功利的写作的传播和交流成为可能。同时,由“新概念作文大赛”刮起的文学热潮、造就的出版契机,使得几年内文学重新成为了人们愿意触及的话题。

  颠覆再颠覆

  以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这一代少年作家,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成才方式,颠覆了传统文学刊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颠覆了几十年来人们对作家和文学的定义。他们可以把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写的有声有色,有模有样;他们文字的精致和表现力让老一辈作家咂舌;他们写作的技巧纯熟的跟自己的实际年龄有些脱轨;他们可以把书卖到100万册后口出狂言说,我其实就是写写玩儿的。

  文学的游戏精神

  按照哲学的观点,游戏是个中性词———体育竞技可以是游戏,写作也可以是游戏。80后作家把游戏的精神用在文学创作中,追求的是一种完全的自我满足和不计功利。

  写作是他们诸多业余爱好中的一种,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微不足道。他们可以把每天的日记放到个人主页上,至于能不能吸引眼球,有没有人愿意点击,有没有人点击无所谓。原来的作家太依赖传统媒体对他们的肯定了,而网络的出现把媒体这个把关人的角色大大削弱了,只要你喜欢玩文字,就拿到网上去发表咯,点击率高的话自然就有人找你出书了。

  做天才其实很容易

  如今被称作天才作家不必承受太大压力。做天才也未必一定要千古留名,这是个是早熟的时代,是个兼容并受的时代,是个鼓励少年成才的时代。我们对于韩寒或者郭敬明们的崇拜,正如同20世纪60年代对解放军、80年代对大学生或者90年代对IT精英的崇拜一样,显得疯狂、时尚。他们被人们贴上了天才的标签,其实天才也是普通的人,只不过是个时髦的称呼罢了。

  依然渴望被肯定

  那么是不是在80后作家们的眼里,文学批评家们的言论不像以前那么受重视了?其实不然。80后们在网络上获得狂热的追捧的同时,依然追求纯文学的精髓,依然渴望被评论家们肯定。

  80后急切地盼望着属于他们的评论家出现,依然重视传统媒体的意见。实际上真正被人们注意到的往往不是80后的最好的作品,这也正表明了人们对80后的误读。80后一代更需要一个宽松而中肯的创作环境。

  同时,现在的纯文学期刊和文学出版物良莠不齐,少量的鲜花插在大量的牛粪里。同时,中国现下的文学刊物的编辑,大都是60后的一代作家,他们掌握着权威媒体的主流文学趣味,80后们一方面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普通读者,另一方面被挡在这主流文学趣味门外,多少有些无奈。(来源:申江服务导报 文/赵囡囡)

 
编辑:赵莉


 
  打印稿件
- 招商快讯 -
今年哪些项目赚钱快
3000亿家饰市场谁来做?
女人有多少就能赚多少
手机美容,赚钱轻松!
您开美容院-我投资
欧洲家饰赚钱你作主
迪奥莎手工巧克力诚征加盟
隐形文胸,性感财富
控掘生命中的第一桶金
今年香薰香饰热得烫手
在家兼职每月赚5万!
今年开啥专卖店赚钱快
今年赚时尚钱就是爽
女人的钱应该这样去赚
儿童教育报警财富加盟
扛起中国美容连锁大旗
竞价广告
战胜糖尿病:震撼全球
中国人民解放军糖尿病专研中心治糖纪实
祛斑就是这么神!!
---百万大酬宾买三送一
权威医院治愈高血压
平稳、降压、愈后长久不反弹.科学、有效、安全改善和控制血压!
彻底铲除气管炎、哮喘根源
新药 复方--喘咳宁 [国药准字]Z22020389--刨根寻底,探究气管炎、哮喘疾病成因,为新世纪又辉煌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