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1日电 中俄两国贸易额2003年达到157.6亿美元,近年有望超过200亿美元。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刘古昌日前接受俄《独立报》采访时更表示,把1000亿美元的贸易额作为双方努力的方向并不是天方夜谭。
应把千亿美元作为努力方向
刘古昌表示,目前,中国与日本、美国、欧盟的双边贸易额都已超过1000亿美元。中俄是两大邻国,拥有发展经贸关系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两国政治关系良好,经贸合作潜力巨大。随着两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双边经贸合作必将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作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中俄两国,双边经贸关系应有更高的目标,把1000亿美元作为努力的方向。
他说,中俄经贸合作经过多年磨合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连续4年高速增长,去年增32%,今年一季度增35.6%。如照此速度发展,三年后就可翻一番。把1000亿作为努力的方向并非天方夜谭。
刘古昌提出,为此,需要中俄双方共同努力,一是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与协调;二是要加强大企业和大项目的合作;三是要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四是要妥善解决合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有利于中俄经贸发展
刘古昌指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大大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也高于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01年中国GDP跃升至世界第6位,2003年人均GDP首次达到1090美元。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的不断提高和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中国已逐渐成为俄商品重要的潜在市场,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为双边经贸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俄经贸合作的内在驱动力不断增强,双边贸易、相互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得到更为强大的物质支撑,这都将对巩固中俄经贸关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不谋求以工业品换俄原材料的商品结构
对于有观点认为俄中贸易将来可能会形成“俄出口原材料换取中国工业品”的单一和不平衡状况,刘古昌坦言,自己没有这种担心。
他就此解释说,首先,中俄双方都已实行市场经济,供需关系由市场决定,有需求才会有供应,这是规律。第二,中国政府不谋求以工业品换俄原材料的商品结构,已同俄政府达成共识,要共同努力,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第三,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双边经贸合作日益多元化,在高科技、能源、自然资源开发、核能、金融、运输、航空航天、生态、通信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相互协作正在扩大和深化。
刘大使指出,开展相互投资,发展经济技术合作是完善经贸结构最有效的途径。最近在哈巴罗夫斯克举行了“中俄远东投资促进会议”和“中俄投资常设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双方对开展投资合作兴趣浓厚,表示将努力完善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两国大企业进行了对接,就许多项目深入探讨,并签订了12个项目的投资合作协议,合同金额约7亿美元。他认为,这是中俄经贸关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标志着双方将从一般性贸易扩大到更高水平的相互投资合作。
双方在考虑完善两国合作机制
刘大使认为,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中俄合作已建立起可靠的保障机制,包括两国元首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正式会晤,两国总理举行定期会晤,双方已建立起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两国政府各部门间建立了数十个分委员和工作小组。各委员会、分委会及工作组一直积极工作,为扩大和深化两国各领域合作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方对此高度评价。
与此同时,随着中俄各自的发展及双方合作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我们双方都在考虑和探讨,如何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两国合作机制,使之始终充满活动。刘大使表示,中方愿与俄方为此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