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大选”获胜连任,对陈水扁和民进党来说,意义非凡。尽管验票工作还在众目睽睽之下紧张进行,胜券在握的扁军们却已着手策划历史转折时刻的“台独”策略转变了。
在陈水扁的“520就职演说”中,人们首先可以看到他们在一系列政治问题上的姿态突变:不再煽动扩大族群对立,换而主张“族群多元,国家一体”,不再以“228”和“313”游行划分“爱台恨台”界线,换而主张不管是认同台湾或者“中华民国”“都是相同归属”,连“本土和外来之分”、“少数和多数之别”都不复存在;不再大声疾呼台湾不是任何别的国家的一省、一个州,要“抵抗一切外来压力”,反过来号召大家以对美日等“国际友邦的友谊和真情”表示感谢;不再声色俱厉地宣示不惜一战搞台独,绝不接受一国原则,反而“郑重重申”他在2000年就职演说中所发出的原则和承诺“过去四年没有改变,未来四年也不会改变”。
不仅如此,扁军们还设身处地对海峡对岸“源于历史情结和民族情感无法放弃对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坚持”表示“可以体会”,对历史的缘故让两岸发展出相当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表示要“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还要对两岸发展的异和同“善加利用”,以求“走向进一步合作互惠的关系”。
陈水扁在胜选之后突然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所由何来?尽管这篇演说构思精巧,文情并茂,但透过那一层绚丽的外衣,人们还是不难窥见其中深藏的玄机:
其一是对台湾的定位。演说中充满了“年轻的民主国家”、“新的国家共同体”、“世界第15大贸易国”、“世贸第144个会员国”以及“族群多元,国家一体”、“国家发展”、“国家安全”、“国家竞争力”之类的字眼,以“我国政府和人民”为名义的种种宣示充斥全篇。在这里,台湾是以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面貌出现,当然不存在什么统独问题。
其二是对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刻意回避。例如两岸的关系,他虽然宣称不排除和大陆发展“任何形式的关系”,但又以“只要2300万台湾人民同意”为条件。如何让“2300万台湾人民”都同意,当然只有通过“公投”一途,这是陈水扁有意埋下的一枚钉子。谈到未来的“宪改”,他以个人名义个人建议“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不宜在此次宪改的范围之内。”一部“宪法”不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等基本“议题”,等于抽走了它的基础和灵魂,扁军们将来交给“台湾人民和国家”的那一部“合时、合身、合用”的“新宪法”究竟是什么东西,只有天知道。
其三是对若干历史事实的巧妙“更正”。例如在谈到“两岸人民曾经拥有共同的血缘、文化和历史背景”时,他深有用意地在“拥有”前面加进了“曾经”二字。这样一来,使两岸人民血肉相连的一切东西就都变成了过去时,连“血缘”都随时空改变而改变了。
耐人寻味的是这篇演说的题目“为永续台湾奠基”。既属“永续”,又要“奠基”,表面看来是一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组合,实际上隐藏着对“台独”事业继往开来的深切含义,绝不是普通的语法错误。
说透了,陈水扁的“就职演说”其实不过是用隐恶扬善以图发展的手段,实现由显性“台独”向隐性“台独”的策略转变。
来源:摘自美国《世界日报》作者:刘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