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7日电 据证券时报报道,日前,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出现同比少增,在4、5月两个月份最为明显,同比共少增1046亿元。
“在经济背景等因素尚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储蓄分流的情况还会持续。”一位权威部门人士分析。据悉,目前储蓄存款分流现象已引起了央行的重视,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在湖北银监局调研时也强调,当前要重点关注几个问题,其中首要问题就是存款的变化。
报道分析称,储蓄出现持续分流的原因是什么呢?关键因素是负利率。据统计,5月份CPI同比上涨4.4%,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为1.98%(税后1.58%),减去CPI上涨幅度,实际存款利率为-2.82%。这种情况下,人们偏好储蓄的传统已发生转变。今年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加速上涨之势,人们的消费量较前几年明显增多,说明在负利率情况下,人们花钱多了,存钱少了。各种投资品种的涌现也分流了不少储蓄存款,最为明显的是银行代销基金和债券。而大户们对新的理财产品也很敏感,一旦有新品种出现,他们马上会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
外汇占款的减少也是导致储蓄存款减少的因素之一。今年以来,由于美元升息预期增强、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以及外贸连续出现逆差等因素,流入中国的境外资金有所减少,央行需要对冲的外汇占款增速放缓。外汇占款的减少使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减少,从而带来了存款的少增。
报道称,一位权威部门的人士认为,适当分流储蓄,对商业银行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补充它们的流动性。同时,适当分流还有利于减轻资金过分集中于银行的压力,有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也有利于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但是,如果储蓄持续过多地分流,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这种分流现象会持续多久?权威部门人士认为,如果负利率的情况继续存在,新的投资品种不断增多,储蓄分流仍会持续。但是,如果下一步利率政策果真出现调整的话,相信这种储蓄分流的局面会发生转变。(周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