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7日电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焦建国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财政法制化程度低,政府官员花钱没有任何制约,更没有预算,因而公车消费也就成了无人问责的空白”。
焦建国说“让既得利益群体来改革自己,改革不可能成功,必须要有外在的推动。”他介绍,在国外,实行层次分明的责任制。每年年初,所有花费财政资金的政府部门,都会向政府财政管理部门提出预算申请,政府财政管理部门汇总后,上报给行政首脑,最后再递交给立法部门批准。财政预算得到立法部门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违反预算,就是违法。
焦建国表示,中国需要建立严格的预算制度,建立一个类似的责任链条。他举例说,在财政预算上,应该是一个县具体的政府工作部门,对县财政负责,县财政对县政府负责,县政府对县人大负责,县人大对民众负责。通过这种链条,建立严格的层次分明的预算制度,只要是在预算外的消费,就是违法,就要受到惩罚。
“公车消费,只是职务消费的一个部分。包括公车改革在内的职务消费改革,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焦建国提出,这个系统可以分为3个方面。
第一,职务消费的各个要素的改革要同步进行,平衡开展,不能把公车改革单独拿出来。除了公车消费,职务消费还包括公款吃喝、会议开销、接待费用等等。各种改革需要同步、配套,否则就没有效果。
第二,改革必须在全国范围和整个行业内同时进行。焦建国举例说,在一个省里,相邻的两个县,如果一个县进行了公车改革,一个没有。“两个县的干部同时去开会,一边是豪华公车,一边是自己骑车、坐的士,这样的局面不可能能让改革长久下去。所以,改革必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第三,改革必须从上级开始,至少也是上下级同步。职务消费是一种社会特权的表现。改革过程中,上级机构必须给下级机构做出表率。如果只是让下级改,上级不改,很难推进。
焦建国还提出,要警惕职务消费“最后的疯狂”。他分析说,近来有些地区出现了疯狂购买豪华公车的现象,不排除在大范围改革前“捞最后一把”的心态。在国家没有相关政策出台的时候,现在买车,特别是豪华车,将来出台政策说要卖给个人,他可能会以相对低价占到便宜。所以,焦建国呼吁相关部门能够注意到这一现象。(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