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4日电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企业界与各方专家期待了10多年的《反垄断法》,因近期国家工商总局一份调研报告被媒体披露,再次成为关注热点。
国家工商总局这份名为《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的调查报告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垄断状况非常突出。他们正在利用其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扩大垄断地位。应尽快出台《反垄断法》,以规制跨国公司的限制竞争行为。
报道质疑被认为是“市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应该是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核心法规。为什么在中国却“千呼万唤不出来”?长期从事跨国公司并购研究的王巍说,只有人们意识到中国产业经济面临跨国公司的巨大威胁时,“反垄断”才成为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事实上,中国长期以来脱胎于计划经济的行政垄断问题,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更大。
王巍的担忧,与企业界一直流行的中国产业将“拉美化”的担心,颇为一致。这背后隐含着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企业还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主角吗?
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宏伟,曾多次对外国零售业在国内的“超国民待遇”提出异议:中国相对幼稚的零售业还没来得及长大,外资零售业就已经完成了对中国零售市场的战略布局。到2004年年底,WTO承诺的过渡期一到,零售业会全面放开,“收购的收购、兼并的兼并,中国本土商业企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一个可比的例子,就是以巴西、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他们曾经是靠引进外资拉动GDP增长的新兴工业大国,一度是发达国家眼中的“开放模范生”,是发展中国家的“赶超榜样”。但是,当中国、印度等大国以更低的成本开始崛起后,跨国公司就把投资带走了。全球性的产业大转移,直接导致拉美国家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一边是彻底放开却缺乏有效保护,另一边是不断修改立法尽量抬高门槛。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教授王晓晔认为,中国加入WTO后,跨国集团在国内市场形成垄断的威胁越来越明显,仅靠国内已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规,早已不足以进行规范。
王晓晔还透露,正在起草中的《反垄断法》当然应该包括“反行政垄断”的内容。不过,她也估计,《反垄断法》的颁布和执行,将会影响中国现行的执法体制,“最大的阻力,可能来自政府部门”。
有分析认为,事实上,各国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规的过程,都是一种“平衡木上的游戏”。在国内市场,反垄断的目标是保持市场的竞争活力,维护消费者权益;在国际市场,反垄断是维护本国的整体竞争力,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