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7日电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但是日前出版的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等撰写的《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却提出不同看法,书中称,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确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但这一困难的程度事实上被夸大了。
中国教育报报道,曾湘泉认为,现行的初次就业率指标和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走低的初次就业率,事实上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第一,主动不就业者,如想继续深造的人,属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不能算作失业;第二,非签约就业,即隐性就业,事实上也是就业。两者一加一减,结果是:目前对大学生的名义就业率的统计,低于实际的初次就业率。
对于高职(大专)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低的问题,曾湘泉认为,除了现行的干部和工人身份划分之外,与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楚有很大的关系。曾湘泉说,现实中,中国目前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而许多高职学校却依然简单遵循“学历升级”思路。在学生高考成绩不高,学校对此不重视,导致其教师质量不高的前提下,简单地实施“学历升级”,陷入了培养的目标是“干部”,缺乏现实需求(本科生是成为干部的条件),而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的技能工人,毕业生既不乐意也不能胜任的尴尬境地。(储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