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研究决定,今年高考考场里不再开空调,改为自然通风。”
高考前夕,北京市宣武区作出了与众不同的规定。几年前,北京市一些高考考点的教室里开始安装空调,宣武区的一些学校也不例外。这一举动赢得了很多考生家长的赞扬,认为这是学校关心考生的表现。可现在,考场使用空调又遭到了家长的批评。
“有的家长说好,有的家长却说,孩子没考好,都是开空调开的!”宣武区常务副区长王永新说。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曾向社会呼吁:“高考要冷静,不能热闹,更不能办成‘高考节’!”
高等教育的发展决定了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考生和家长从过去的期盼“有学可上”到现在的“上好大学”,每逢高考便如临大敌:有的要求考场周围保持安静,不能施工,甚至要求学校赶走鸣叫的知了;有的要求考场要安装空调,气温必须保持在20℃……而家长自己也很辛苦,在考点门口苦苦等待两个小时,有的还拿着小马扎随时休息。学校外面的马路早已被交警封锁,货车被禁入内,如果有司机鸣笛,肯定会招来家长的一片指责。去年,记者采访高考时刚走近学校大门,就听到有家长提醒,“别打搅我们孩子考试!”
实际上,不只是家长的要求让政府左右为难。从交警管制考点交通到建筑工地禁止夜间施工,从宾馆推出“状元房”到专家推荐“高考食谱”,高考已经牵动了社会方方面面的神经,成为一个大众参与的“节日”。
高考也是媒体的“节日”,每年高考前后,众多媒体、专家都要针对高考进行“预测”、“分析”、“点评”。从考前的复习指导,考时的试卷分析,到考后的录取等,都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的压力,近年来正常的报道更是演变成了过度的炒作。
“高考要以学生为本,要尽可能地为考生营造宽松的舆论环境,社会、媒体不要干扰正常的考试,干扰正常的阅卷。”6月5日下午,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检查北京市高考准备工作时,再次希望社会和媒体不要炒作高考。
“高考固然重要,大家重视也可以理解,但现在有些偏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自考综合部主任刘粤平说,这给人们营造了一个氛围,似乎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人才,似乎只有走进大学校门才算人才。
上个世纪80年代末,社会上对高考也曾经非常关注,很多父母头顶烈日,手捧鸡汤,孩子考试出来马上迎上去喂。“我们不希望看到这样的‘高考节’。”刘粤平说。
他说,“高考毕竟只是国家考试的一种,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等都是通向高等教育的途径。”从事自学考试工作20年,刘粤平非常希望社会不只是关注高考,也来关注自学考试。2003年10月,有超过500万人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但社会上对这些考试的认知远远不及高考。
据了解,为防止社会对高考的过度炒作,高考前夕,教育部办公厅向各高校、教育部考试中心以及各地考务部门明确要求,严禁以个人名义发布针对高考的各种推测、指导及有关信息,不得进行高考炒作。高考前不对与高考有关的内容作任何渲染和不实事求是的报道,对各种所谓“录取优惠政策”,未经教育部同意,不得进行宣传,各种以考试为主要内容的刊物坚决不炒作高考。
同时,各地高校不得对考生高考成绩进行排队,不得公布考试优异者名单,不围绕任何考生个人进行宣传。
针对以往某些人打着高考命题组成员等名义到处演讲骗钱的行为,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和教育部考试中心以及各地考务部门在高考前后不要接受任何媒体采访,更不要以个人名义发布各种推测、指导及有关信息,确需发布的,由教育部新闻办及各地新闻办统一对外发布。
“高考禁炒令”发布后,媒体上关于高考的炒作明显减少,而刊登的更多的变为服务信息、提示等内容,“高考节”现象正在淡去,人们对高考的关注正趋于正常。
袁贵仁说:“我希望大家能进一步在舆论上创造好的环境,让考生发挥真实的水平。”(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刘万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