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枪手的洋洋得意,当中介的毫无畏惧,买论文的心安理得,在论文交易链条上的每个人,都深知自己的行为违背了学术道德,却又都安之若素。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没拿论文当回事儿,甚至视之为“文字垃圾”。
没有精确的调查,我不敢妄言目前论文交易的严重程度,但我能肯定的是,学界这种轻视论文的心理相当普遍。
论文本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其作者应该接受过一定的学术训练,从事过独立的研究工作。可现如今,论文成了各行各业进行考核评价的硬性指标:拿学位、评职称、找工作、想评奖、核算岗位津贴……都要过论文关。于是,不仅科研人员、硕士博士写论文,就连党政干部、中小学教师、工程技术人员都纷纷加入到写论文、发表论文的队伍中来,颇有“全民写论文”的阵势。这不由让人联想到当年的“大炼钢铁”:每个单位、每个村庄都架起炉灶,可最后炼出来的都是废品。
论文如此“普及”的后果不光制造了一堆粗制滥造、东拼西凑的文字,更使其失去了作为学术象征的价值和尊严。正如著名学者杨东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论文的重要性、艰巨性被极大模糊了。”
于是,论文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轻。
论文“普及”另一个更糟糕的后果是,知识界的某些人似乎同时陷入了一个自欺欺人的游戏中:一方面要把论文作为硬杠杠,一方面又都瞧不起论文,认为论文代表不了其作者真实的水平和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如今论文就像“皇帝的新装”,大家都知道真相,却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这些论文的质量如何,不问这些论文是怎么出笼的,甚至明知是从非正常渠道来的也不追究,该通过就通过,该发表就发表。
如果任由这种自欺欺人的游戏继续下去,那论文恐怕就真的成了“皇帝的新装”一钱不值了!如果真到了这步田地,学术会怎样?教育会怎样?无法想像!(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李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