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像迈克尔一样!”
-本刊记者/张邦松
在中国,乔丹19代篮球鞋是从乔丹来华之日起开始销售的。据悉,时至5月23日,不到一周的时间,这次耐克公司在中国限量发行的共800双乔丹19代鞋已基本售罄。在王府井最大的耐克专卖店里,这款标价人民币1480元的球鞋,已售出了60多双,“除了一些超大号外,能卖的都卖了”。专卖店的张老板告诉记者。
据不完全统计,从乔丹来华那天起,每天200多双“飞人”新鞋售出。如800双全部买光,销售额将达到100多万元人民币。
这样的成绩让专门来华宣传“Air Jordan”品牌的乔丹,看上去更像一名优秀的推销员——实际上,他一直都是。
乔丹一个人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了130亿美元!今后50年,甚至他身后的50年内,乔丹将依然是商业广告的载体
从1984年加入NBA开始,乔丹就成了围绕NBA展开的商业世界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个来自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小伙子在篮球方面的惊人天赋,但真正发现乔丹巨大商业价值的,只有独具慧眼的耐克公司。
1984年《幸福》杂志让所有人吃了一惊:耐克公司宣布出资250万美元,购买NBA一名新手——迈克尔·乔丹5年的“穿鞋权”。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天价。
对于当时步履蹒跚,销售收入迅猛下跌的耐克公司来说,这个举动活像一场赌博。当然,现在每个人都知道了这场赌局的结果,1年后,耐克就成为了运动品牌中的翘楚,而奠定耐克江湖地位的正是乔丹。
在签约的次年,耐克就推出了以乔丹名字命名的乔丹一代,这款鞋当年即为耐克创下了1.3亿美元的营业额。到第二年9月,这款鞋已售出230万双。
1986年,耐克公司的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1990年成为世界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龙头老大”;1994年销售额达到40亿美元……耐克公司这些年仅从销售乔丹服装鞋帽上的盈利就达26亿美元。
“当他走出校门的时候,每个人都知道乔丹将会成为一个有感染力的选手,但没有想到乔丹会有那么大的能量。在带动商业方面,几乎无人能与乔丹匹敌。”耐克的竞争对手锐步副总裁戈迪·李不无后悔地说。
“乔丹使体育产品畅销,他在这方面的影响领先于其他明星100英里,”《体育市场探秘》一书的作者卡特尔指出。但是,乔丹效应还远不止在体育用品领域。HANES内衣、麦当劳、可口可乐、雪佛莱汽车,佳得乐饮料……这些品牌无一例外的都成为乔丹这块“金字招牌”的受益者。
1998年,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乔丹效应”的文章,认为从1984年进入NBA以后,乔丹一个人为全球经济的发展贡献达到了100亿美元,5年之后的2003年,该文的作者把这个数字修订为130亿美元。
当然,乔丹本人的利益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这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再次说明他的商业价值。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乔丹已经从体育市场上收入了3.5亿美元,据分析家预估,这个数字将在乔丹有生之年增长到7.5亿。
体育市场分析家莫菲预测说:“今后的50年,甚至乔丹身后的50年内,乔丹将依然是商业广告的载体。”
无论在NBA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篮球联盟,还是在世界各地的街头球场,乔丹的影响力随处可见。乔丹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答案只有一个:篮球
如果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这算不了什么。要知道,数以万计在北京长安街边的东单体育场爬栏翘首的人,当然不是为了看一个出色的推销员。
5月19日的东单体育场的场面的确令人吃惊。不是因为等着看乔丹的人群几乎把体育场的围栏给拆下来,而是因为那些打扮入时的年轻人脸上出现的一种平时很难见到的表情:虔诚。
显然,这不是通过几个造型夸张的广告就能做到的。乔丹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答案只有一个:篮球。
比起在商业领域创造的奇迹来,乔丹对篮球运动的推动或许才是他获得尊敬甚至膜拜的根源。这种影响力没有广告收入那么容易计算,不过一些略显枯燥的数字或许还是能说明问题。
2000~2001赛季,当作为球队老板的乔丹坐在华盛顿奇才队主场MCI中心的包厢里欣赏比赛时,奇才队主场的场均观众人数为15577人,排在联盟18位。但当乔丹选择复出后在奇才队的两年里,MCI中心的场均观众数为20423人,排名联盟第2位。至于乔丹鼎盛时期,公牛队联合中心体育馆场场爆满的盛况,更是球迷难以磨灭的记忆。
“有很多人是因为乔丹才认识篮球,认识NBA的,这正是乔丹对这项运动最大的贡献。”NBA总裁大卫·斯特恩曾说。
无论是在NBA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篮球联盟,还是在世界各地的街头球场,乔丹的影响力几乎随处可见。许多年轻人模仿乔丹,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动作,而更多的人试图学习他教科书式的投篮。
NBA的新科状元勒布朗·詹姆斯就是典型的一位。这位身披23号球衣的新秀被认为是乔丹的接班人,无论是NBA的宣传还是他在场上的表现,都说明他正试图沿着乔丹的轨迹前进。
但这还不是乔丹带给他们的全部。
“其实乔丹的动作常人很难模仿,但他不服输的精神值得学习。”北京工商大学的学生王凯这样理解乔丹的意义。他对1998年总决赛时,生病的乔丹依然依靠惊人的毅力得到38分的那场比赛念念不忘。正是乔丹的这种精神和影响力,使他在80年代末之后出生的孩子中,仍受到至高的追捧,虽然这些孩子很多并没有看过乔丹打球。
“像迈克尔一样”,这是一部与乔丹有关的电影的名字,他今天依然是许多年轻人共同的梦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