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30日电 法制日报今日发表评论文章称,“嘉禾拆迁”事件在媒体的穷追猛打下,一个个谎言被曝光,一层层黑幕被揭开。有报道说,湖南省与郴州两级政府对此事“态度不明朗”,嘉禾县委县政府除了坚持“承认错误,坚决不改”的态度外,还对媒体的监督提出了批评,并指出要严惩“作乱者”。如此的“胆量”与“魄力”叫人惊叹,不知道嘉禾县委县政府在为民请命,为民负责时,是不是也能表现得如此“出色”?
文章称,从去年由于强制拆迁而引发一系列恶性事件以来,中央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众多政策、法规、文件以遏制在全国各地蔓延开的违法占地、违法拆迁的势头,一时之间拆迁问题成了各级各地政府的“软肋”。可是敏感归敏感,违规拆迁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从不断出现的拆迁纠纷看,矛盾的焦点还是集中在政府身上,为此政府的声誉和形象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个统计就会发现,这些拆迁活动真正是用于政府分内之事,如建学校、修公路、办医院,投资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的并不多,而大多数都如“嘉禾拆迁”一样是出于商业目的。在这些拆迁活动中,政府打了前站,而真正的主角——开发商,却躲在了政府的背后,当如潮的诟病涌来之时,开发商如同举了块盾牌岿然不动。
任何一个商业行为都是要进行成本核算的。在现代,土地已成为人类社会最稀缺的资源之一。一个商业行为要为土地所支付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这本来就是经济规律使然,开发商要想降低成本就应该运用市场手段,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完成土地交易,这虽然有难度,但却是惟一的合理的途径。经济生活有经济生活的成本和价值规律,政府运作也同样有它的成本和价值规律,政府的价值在于它良好的公信力、声誉和形象,政府的公信力、声誉和形象越好,其运作成本就越低,反之则相反。政府参与商业拆迁,运用政府的强制力,或利用人们对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信任感,虽然可以达到降低经济成本的目的,但却要为此支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的声誉、政府的形象的代价,而这种代价却是无法用经济成本来计算的。这其实是用政府的价值补贴了商业成本,无论如何都是不合算的。
随着“嘉禾拆迁”事件报道的不断深入,“嘉禾拆迁”事件的不断发展,我们看到嘉禾政府的公信力也在不断降低,而上级政府的沉默又使人们的怀疑在不断地加深,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经济利益可以使我们的各级政府付出如此沉重的成本。(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