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汽 车 |精品商城|图片库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经资讯 | 广告服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构建互联网上的安全之网

2004年05月25日 17:00

  网络信息监控加强之后的安全之忧与隐私之虑

  在互联网时代寻找平衡点:网警们和看不见的对手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一张试图覆盖中国整个互联网的“安全之网”,正在编织之中

  -本刊记者/唐建光 □刘溜

  一排排电脑一字儿摆开,屏幕上既有打开的网页,也有常用的聊天工具QQ或MSN,电脑前的人运指如飞——这熟悉的场景看起来跟普通的网吧毫无二致,然而在此上网的并非普通网民。

  他们是新浪网的社区管理人员,一边在论坛里巡视,一边手脚麻利地删掉其中一些帖子。

  新浪,或许是中国目前最庞大最活跃的言论阵地。在其辖下的100多个BBS和100多个聊天室里,最高峰时有6万人同时发言;同时平均每天在BBS上贴出数万个帖子。

  此外,新浪自己还会发出上万条新闻——这相当于300个版的对开报纸。每条新闻通常还会跟帖数条乃至数千条的网友评论。在这个意义上,它可能是中国信息容量最大的媒体。

  同样,艺龙旗下的西祠胡同超过100万的注册ID和近6万个各类讨论组(2003年初数据),也把西祠变成了一个超级媒体。在这里,网民不仅是信息接受者,还充当新闻记者、评论员、道德法官等多重角色,对信息进行着“DIY”式的加工。

  从传统媒体的垄断中解脱出来,在网络时代,每个人似乎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主宰。

  但是,在网民们无忌放言的同时,一家大型网站的社区经理却形容自己的工作“像随时抱着个炸药包”。对于这名姓李的网站管理人员来说,最艰巨的任务是保证如此庞杂的信息的安全性——随时可能出现的某个疏漏或许就意味着不可预测的后果。

  在中国的法规中,包括淫秽、色情、暴力等内容在内,有9至10种信息被判定为违法,不能出现在互联网上。

  但难免有别有用心者或恶作剧者触动底线。李说,他和同事们的重要工作就是和这些看不见的对手斗智斗勇。

  网上门神

  “请注意发言用词,谢谢合作!”

  不少新浪聊天室的用户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输入发言后,有时换回的只是这样一句不动声色的提示,没有任何解释,即便你想不出自己的发言哪句不合适。

  在2003年的一段时间,为防止“谣言”传播,某些网站聊天室里,连“非典”两字都无法显示。显然,此时你面对的只是冷冰冰的机器,只能无奈。

  在这样的信息对抗中,不具备一定的技术手段是难以想象的。而要挑出信息海洋中的一些杂质,拥有封锁和过滤功能的防火墙是最有效的手段。

  在信息安全领域,过滤软件是最普遍应用的工具。从网站、网吧、局域网到个人电脑,它都扮演着“门神”的角色,防止用户发出或者看到不宜出现的内容。最简单的是家庭电脑使用的反色情软件,阻止孩子看到儿童不宜的东西。

  据那名大型网站的李姓经理透露,在他所在的网站的防火墙上,设定了100多个关键词,各聊天室或BBS根据自己的特点还设定了其他一些关键词,主要是涉及淫秽等各类不良内容的词语。这些关键词是根据法规并和有关部门商讨后确定的,随着形势的变化,需不断更新或增加。

  一旦网上出现含有这些词语的语句,将立刻被过滤掉。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是该类技术最早研制者之一。该中心徐国爱副教授介绍说,最早在1998年,他们研究出一种个人防火墙,从主机对信息进行过滤,技术很简单,即在“黑名单”里列出不健康网站的网址,加以过滤。但随着形形色色网站的不断涌现,这种办法很快就行不通了。

  2001年,他们按公安部标准开发出瀚博监控软件。这套软件用的办法是“关键词过滤”与“关联”,“关键词过滤”就是先设定一些关键词,视它在一段文字里占的比重来判断是否为不良信息,“准确率在95%以上,也即错判率小于5%”。“关联”,即建立一个关键词模型,设定先有哪个字,后有哪个字,中间隔的距离在什么范围之内,以防止关键词在一段文字里间隔写,就像古代的“藏头诗”。

  但是,既然是机器自动识别,就难免有误伤。正如网民时常抱怨的,为防万一之失,网络公司往往撒大网,将所有“涉嫌”词语纳入“黑名单”中,有时导致一些正常的语句都无法显示出来。

  “这是技术的局限,”北京大学信息安全研究室副主任段运所博士告诉记者:“全世界在技术上还做不到自然语言的完全语义理解。”他说,机器只会根据人设定的内容进行识别,但好坏它不知道,最终得由人去识别。

  这样的矛盾困扰着全世界。著名搜索引擎Google的SafeSearch功能可以过滤色情网站,这对孩子们无疑是好事,但最近由哈佛法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发现,包括白宫网站、IBM、美国图书馆协会和一些服装公司的网站等都将被无辜地过滤掉,很多仅仅是出现“成人”这样一个字眼的新闻报道、网站和游戏,都会被拒之门外。

  尽量实现“精确打击”,“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这尚是科学家们努力的理想境界。

  人脑监视电脑

  “你永远不要相信电脑比人脑聪明。”段云所说。

  另一方面,机器的“弱智”还可能漏过一些处心积虑的捣蛋者,因此,李经理最终还得用人脑去监视电脑。他手下有数百名专职或义务的“网管”,24小时看管屏幕,一个网管要盯住几十个聊天室。他们都受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具有高度的警惕性。这些网管会被网民们戏称为“大妈”——是网络上的“联防队员”。

  新浪网也有十几名员工版主和更多的义务版主,“每天几百万条信息,都是一条一条地看。”新浪网客户服务总监钟延说。新浪的要求是,对于不良信息,版主必须在30分钟之内作出反应,其权限小至删帖,大至封IP。

  聊天室里通常更为热闹,对于违规发言者,惩罚方法也更多,包括“踢人”、禁言等——网易聊天室的系统管理员“夜无边”说,踢分为踢ID和封IP,普通管理员无封IP权限,只有系统管理员才有。踢人分明踢和暗踢,明踢一般针对捣乱,骂人者;暗踢是对付那种网名昵称极为不雅或者发布色情、广告信息且屡教不改者,此类人不须公告,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监控网络,对网管是一个艰巨的考验。李举例说,国内网民在凌晨四五点钟可能已昏昏欲睡了,而这正是管理员最紧张的时候,因为一到早晨就是浏览高峰,如果有害信息没被及时删掉的话,那责任就大了。

  用几百名网管来监督几千万的网民,很难做到万无一失。此时就需要“义务协管员”的帮助。“协管员”都是铁杆网友,“本身素质比较好,对网络比较熟,也愿意帮助我们来共建良好的网络气氛”。李经理说。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他们就立刻通知网管,将发言删除或把捣乱者踢出去,并把涉及违法的不良信息向有关部门汇报。

  “也可以说我们在网上部署了眼线。”李说。

  另一类“协管员”是各类BBS上的版主,一则援引有关部门文件的报道这样描述,“网上版主也要有政治头脑,具备工作责任心强、政治敏感性高、社会阅历和知识面广等优秀素质,起到对网上内容把关的作用。”

  一场“人民战争”

  作为中国最大的ICP,新浪网所构架的安全体系,只是一个全国性的庞大安全网络中的一环。

  经过数年探索,政府已经意识到,单靠数量有限的“网络警察”,要有效地应付数千万网民和浩如烟海的信息,几乎不可能。因此,一方面借助于法律的完善,一方面借助于电信运营商、网络经营者和网民的力量,一个网络安全体系已初步形成。

  换而言之,中国静悄悄地打了一场对付网络有害信息的“人民战争”。美国智库蓝德公司副总裁毛文杰说,在监控信息内容方面,“中国政府让因特网服务商进行自我检查的机制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新浪和北京的130多家网站还在2002年签署了一份《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承诺“不制作、发布或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稳定、违反法律法规以及迷信、淫秽等有害信息,并对用户在网站上发布的信息进行监督,及时清除有害信息。”

  这个公约还要求,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应“对接入的境内外网站信息进行检查监督,拒绝接入发布有害信息的网站,消除有害信息对我国网络用户的不良影响。”

  公约的起草和签署是由中国互联网协会牵头组织的,这个协会的副秘书长黄澄清说,目前已有数千家企业签了字,它们还经常展开自查和互查活动,以保证网络的清洁。

  在北京著名的飞宇网吧,共有320台机器,专业网管8人分两班,服务员10人。网管负责即时监控,而服务员会在机器之间不时来回巡视,如瞥见哪位顾客打开了非法网页,服务员会转身告诉网管,由网管在系统上发私信给该顾客予以提醒。

  类似的自律行动,已经普及到中国大多数网络从业者。黄澄清相信,自律是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网络追踪者

  自2002年北京蓝极速网吧大火之后,网吧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政府部门在痛定思痛之后,也以此为契机加强了对网吧的监管——从治安监管到内容监管。

  从这年5月开始,全国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到11月份,全国近20万家互联网营业场所被砍掉近半,按新颁布的法规要求,保留的网吧被要求安上一种管理软件。

  刘福海,辽宁省锦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监察处警官,俗称“网警”。2003年春节过后,他就忙着给全市近600家网吧安装一种叫“辽宁省网吧实名制管理系统”的软件。此后,网民要在网吧上网,必须持身份证购买一种上网IC卡,不划卡电脑就不能使用。刘说,这可以防止未成年人进网吧。

  当然,这种软件的功能远不止这些。它可以过滤和屏蔽几万个含有非法信息的站点。如果有人浏览黄色信息或其他不良网页,软件会自动向公安机关的监控中心系统报警,并显示网吧地址和操作机器的编号,公安机关就可查处违法网吧业主和上网操作者。

  在锦州市公安局网监处的机房里,一台电脑监控着全市网吧里的约20000台电脑的动向。

  锦州和营口、丹东、大连是辽宁省首批全面安装此种软件的试点城市。辽宁省公安厅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处长崔大迎说,全辽宁省所有网吧——在2003年共达7000多个,都将被置于该软件的监控之下。而在辽宁,约有40%的网民通过网吧上网。警方由此可以对他们实行极为有效的监察。

  网吧实名制,是2002年颁行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做出的规定。警方最初要求网吧对上网者进行手工登记,这种被称为“电子身份证”的实名上网卡很快被认为是更严格的措施。

  根据法规要求,网吧管理软件还可以自动记录电脑上60天内的上网记录,而IC卡上记录了上网者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这样,从理论上讲,管理者可以据此找到每一个上网者。

  北京那家大型网站的李经理举例说,比如见网友时,你的手机被骗走了,现在只要你向警方报案,提供你的网名和上网时间,就可以用技术手段找到对方,通过法定程序要回你的东西。

  这样的监控系统很快从部分省份推广到全国。2004年4月27日,中国文化部官员宣布:到2004年底,全国各地网吧都将安装“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计算机经营管理系统”。通过这套监管系统,文化行政部门将以高科技手段对网吧实行全程实时监控,并对“网吧运营不良文化产品”进行监控。

  文化部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常克仁是在“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暨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说这番话的,这显示,防止网络不良信息毒害青少年,是这项决策的重要目标。

  当然,此类措施的效用远不止于此,它同时将使在网上从事非法活动的人逃脱追踪。

  在轰动全国的清华北大爆炸案的侦破中,这样的天罗地网就显出了威力。据公开消息披露,案发后,清华北大均收到疑为来自嫌犯的电子邮件,并侦测到嫌犯来自福州,迅速将正在网吧上网的黄昱翔捕获。而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称,黄作案后回到福州,在聊天时竟将作案过程当作听闻的消息详细道出,想不到警方已通过互联网监控系统,过滤到了这些内容,并锁定其行踪。

  对于政法部门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进展。他们相信,犯罪分子不可能在网上做到来无影去无踪。通过对用户(无论在网吧还是在单位、家里上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及网络运营商的层层设防,处处留踪,违法的上网者将无处藏身。

  随着种种举措的实施,一张覆盖整个互联网的“安全之内”,正在中国编织完成。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第18期)

 
编辑:余瑞冬
 :::相关报道:::  
互联网站如何告别严冬? 五大网络赢利模式解密 (2004-05-19)
中国科技网获巨资升级 为下一代互联网奠定基础 (2004-04-26)
业内人士谈风险投资:互联网投资从来没有理性过 (2004-04-26)
专家称,二00六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将居世界首位 (2004-04-25)
中国互联网十周年 全国网民总数已经接近八千万 (2004-04-20)
情报竞争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竞争新形式 (2004-04-16)
最新调查显示:互联网垃圾邮件中病毒率高达47% (2004-04-16)
聚焦新经济:中国发力 欲做下一代互联网“引擎” (2004-04-14)
中国新闻周刊:甘地家族重返印度政治舞台中心 (2004-05-25)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论说2004年的戛纳之“变” (2004-05-24)
新闻周刊:中国政府对“台独”发出明确政治信号 (2004-05-24)
中国《新闻周刊》:戛纳论剑之“四绝”无间道 (2004-05-24)
中国《新闻周刊》:美国交权前的伊拉克暗杀阴云 (2004-05-24)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