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频 道: 首 页 | 新 闻 | 国 际 | 财 经 | 体 育 | 文 娱 |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 时 尚
汽 车 |精品商城|图片库 |专 稿 | 出 版 | 供 稿 | 产经资讯 | 广告服务 | 视 频 | 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文坛三杰莫言、余光中、苏童:试问文学路向何方

2004年05月25日 14:23

  中新网5月25日电 扬子晚报报道,在不久前结束的“同济作家周”中,莫言、余光中、苏童三位知名作家及沪上多位文学评论家在同济聚旗,进行了一场“文学与人文关怀大型对话”。在这场对话中,莫言、余光中与苏童从各自的角度,透视了文学在当下的命运。

  莫言:文学别戴假发套

  莫言表示不要总是感叹文学黄金时代的远去,文学本来也不应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的那种“崇高”的地位。文学仿佛是人的头发,少了一点也可以接受,没有光泽不健康就可以完全剪掉,也不会对人的身体有任何伤害。只是不要戴假发套,保持真实面目就可以了。

  “有个八岁孩子写了20多万字的小说,他说最崇拜的作家是莫言,但没看过我的任何作品”,莫言说,现在社会一个人完全可以不看作品,只根据道听途说的一些花边新闻就可以判断喜欢一个作家与否,因此有的作家就把写作的部分精力转移到营造花边新闻上,而对写作粗心大意。他表示,对当今文坛来说,文学中的人文关怀最基本的就是不要粉饰自己的创作,不要戴假发套。

  余光中:全球化时代关怀“中国化”

  在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看来,所谓“文学中的人文关怀”在全球化的现状下,首要的是关注语言。他表示台湾现在有两种倾向,一是全球化,一是“本土化”,却忽略了“中国化”。其实台语不过是闽南语的一支,抛去“中国化”,“本土化”何从谈起。

  他认为所谓全球化主要是西方化,而西方化主要是美国化,这种西化不仅在物质产品上,在文化尤其是语言上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内地中文系教师考教授的职称必须考英语,可见中文地位的式微。

  “如果在语言世界中也分为三个世界的话,那么像印度那样属于英语语系第三世界的国家已经产生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已经进入世界文坛的中心”,余中先表示,内地可以说是中文语系的第一世界,港澳台地区是第二世界、南洋等地是第三世界。全球化华语世界的人如何能在这个时代保持中文的纯粹性,将中文发扬光大是最中心的问题。

  苏童:不要忘却悲悯情怀

  小说家苏童用了个故事阐述他对人文关怀的理解,他每天接女儿放学必须经过的破烂不堪的一条街似乎是一个顿悟的地点。他介绍说,每次和女儿经过那条街,他都会大声抱怨那些小摊贩将道路搞得如此肮脏。但是突然有一天女儿突然对他说,你不要抱怨了,他们不在这里还能去哪呢?

  苏童突然觉得非常惊讶和羞愧,他从未教过女儿如何理解这些事,如何关注他人,然而一个小孩子却用最单纯的话流露出了善良,也就是我们总说的人文关怀。他认为岁月在让一个人成熟的同时也让人丢失了很多东西,而作家写作的意义之一就是帮助人们找寻失去的东西,因此保持单纯、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一个作家永远不应忘却的。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