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联合国五月十九日电 (记者 陈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胡世祥中将今天卸去戎装,身着便服,出现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谈到正投身其中的“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是中国航天工业中绕月飞行项目的人性化名称。今年三月二十五日,中国国防科工委在北京举行第一次总体协调大会,宣布胡世祥为“嫦娥工程”的四位副总指挥之一。
五月十九日上午,胡世祥率中国载人航天工业代表团访问纽约联合国总部,把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携载的联合国旗移交回联合国。晚间,他带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等,来到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出席招待会。
看上去,胡世祥是个性情随和的人。整场招待会上,他总是被侨胞簇拥着,不停地合影、签名,有求必应。
在合影留念的间隙,他边比划、边解说,与记者谈起“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三步走,第一步先是绕月飞行,也就是飞船从地球轨道到月球轨道,然后围着月球环绕飞行,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第二步是飞船落到月球上,采集标本,或就地在月球上处理,把数据发回地球。第三步是取样、从月球返回地球。二00七年,中国计划实现第一步,即发射卫星,绕月飞行。所有上述“绕”、“落”、“回”的步骤,都是不载人的。
卫星或飞船“探月”之后,中国何时能实现载人飞船“登月”呢?胡世祥称,目前,中国还没有把载人飞船登月的项目提上日程。因为,首先绕月飞行就有难度。科学家们都在研究“脱体”问题。
美俄在登月方面都有丰富经验,中国能借那些经验吗?胡世祥说:航天技术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当然愿意借鉴。“但发达国家不可能把那些好东西全都给你。我们还是要靠自己去摸索。”
胡世祥今年六十四岁,毕业于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专业,从军三十九年。走出校门后,他便进入中国组建最早、任务最重、环境最苦、技术最先进的导弹航天发射部队——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
位于沙漠边缘、甘肃省境内的“酒泉站”,是中国培养航天精英的摇篮:一大批航天发射指挥和技术专家都从酒泉脱颖而出;包括胡世祥在内的二十七位共和国将军在那里成长。其后,胡世祥也曾到四川境内、中国最大的卫星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
随同胡世祥来访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国际合作部副部长王中朝对记者说,航天工业方面,中俄之间有过友好合作。如,中国现有十四个航天员中,就有两个曾被派到俄罗斯进行过全程培训。但目前,中美航天领域的合作远不像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那么活跃。美国政府还没有解除美制卫星、有美国元器件的卫星到中国发射的禁令。换句话说,无论这颗卫星在哪国制造,只要上面装有美国的元器件,美国政府就不同意这颗卫星到中国去发射。“美方坚持这项限制政策很多年了。我们对此也不再抱什么幻想。我们照样能把自己的航天工业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