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4日电 正在桂林举办的全国书市,无论从参展人数、展位规模还是参展出版物品种都创下了书市新纪录,但不管是出版界人士还是媒体记者,在逛了几天书市后,都感到了几分迷茫:为何两年没有举办的全国书市,竟然没有爆出什么轰动的新闻?图书圈究竟怎么了,为什么如此缺乏兴奋点?新闻晨报分析,当下的图书市场有五大“怪圈”。
名人“新瓶装旧酒”
名人的书,永远是空谷幽兰,让人百读不厌,而出版社也是百出不厌。在本届书市上,记者没有看到著名作家的什么新作,反而是那些新瓶装旧酒的书,比比皆是。比如《莫言精品》的彩绘本系列丛书,只是收入了莫言的几部旧作,但包装形式完全变了,其创意据称是“向青少年读者介绍莫言”。据悉,莫言自己当初是反对这一出版计划的,后经反复“游说”方才同意。在本届书市推出的余华作品总集,虽然不失为一大亮点,但总归是旧作。还有刘震云的旧作《故乡天下黄花》,也重新包装推出了新版。难怪会有许多人羡煞这些名作家了。
“哈利·波特”一大堆
自从《哈利·波特》问世后,几乎所有的童书都开始走上了魔幻之路。虽然好几年过去了,但是这股魔幻之风仍是有增无减。记者在书市上看到的就有《魔法王子》系列、《魔幻全书》等诸多以“魔幻”命名的书。人民文学出版社老总潘凯雄对记者说:《哈利·波特》创造了一个魔幻的概念,之后所有图书纷纷跟风,无论是引进版权书还是国内作家的创作,满眼望去,全是神神叨叨的东西,鲜有反映青少年现实生活的书。专门研究幻想小说的上海少儿出版社编辑彭懿说:幻想小说可以有很多种类,大家都挤在魔法路上,绝对是想象力的贫瘠。
“明星书”垂死挣扎
可以说,本届书市是记者见到“明星书”最少的一次。走遍整个展台,做着大广告宣传招牌的,比较惹眼的当属《我是葛优》和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的《绚烂之旅———马艳丽希腊、埃及行》。其实,才是去年,葛优的母亲施文心就已经出书把儿子的事写过了,但是不晓得出版社是出于何种考虑,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葛优再出来“摆”一次。同样,虽然中青社对模特马艳丽的市场销路不是很有把握,但是他们还是冒着风险做了。已是强驽之末的明星书,看来还是一些出版社的一根救命稻草。
“励志书”直奔哈佛
近年来,励志书因为可以“在成功路上助人一臂之力”而越来越走俏。自从《哈佛女孩刘亦婷》大获成功之后,几乎所有的书都指向了哈佛。
在书市上记者看到,光中国妇女出版社就推出了好几本“哈佛书”,比如《哈佛教子枕边书》、《哈佛家训》,而一位出版人士还透露,他们手头有一部同时被哈佛等六所名校录取的学生的书稿正准备出版———真是弄不明白,难道只有与哈佛有关,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路径?
“注水猪”变“注水书”
将100页书撑到300页?在书市上记者还发现,许多书看似很厚,但是仔细一看,这些书在版式设计上刻意拉大页面,又填充大量图片,没有什么实在内容。有人参照“注水猪”的说法,称之为“注水书”。
本来100页就可完成的书,竟做到300多页,定价也翻了几番,专家认为,此举的直接结果是吹涨了书价,间接结果是降低了写作与图书出版的门槛,使其轻率而泛滥。这种书卖的不是书而是纸。(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