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当今的中国,谁能称得上中产阶级呢?“中产阶级”在西方即指人口数量最多的中间阶层。
在中国社科院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中,并未使用“中产阶级”一词,而代之以“中产阶层”,这一用词非常符合当下的中国社会心理,也更符合中国国情。
据媒体报道,虽然中产者远远没有成为一个阶级,但是他们却被各种目光热切地关注着。
目前,“中产阶级”被赋予极高的消费能力想像,豪宅、私家车、时装,当然,还有情调。
赵某,在美国拿到博士后回国成立了自己的高科技公司,他已成为真正的中产者。对于赵某来说,住要住得舒服,吃要吃得讲究,咖啡是不会喝速溶的,一定要喝研磨烧煮的咖啡。“讲品味是很累人的,但生活又不能不讲品味。”
赵某在工作之外,每星期必打一次高尔夫、一次网球、游一次泳,生活过得很有质量。
虽然是老板,但赵某居然没有存款,“好东西只要我喜欢、承受得起,我就买。挣钱多,花钱也多,没有存钱的概念。”
中国的中产阶层,年龄主要在30至45岁之间。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中产阶层能继承祖传财产的几乎为零,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基本上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群。所以普遍认为,中国中产者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出生的人群,其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45岁之间,文化程度以大学为主。
主要仍以收入作为衡量
据抽样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中产者中有97%文化程度在大学或大学以上。他们所受的教育、专业技能与知识技能,成为其生存的“资本”。
调查普遍认为,中产者的职业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国家公务人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知识型中小企业主和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包括:律师、IT业工程师、中高级教师等职称为师级标准人士、中高级演艺人员……等。
收入是一个较敏感的话题,特别是对于中产阶层,他们并不愿意如实透露其收入到底达到什么程度,所以在此的收入情况只是一个保守的数据。
据认为,按中国平均收入水平,拥有100万至300万的可自由支配财产,并且每月还有不低于5000元的持续性收入的人就达到中产阶层的标准了。
当然,标准的中产阶层还要有相当的文化修养,有一定的生活品位,有稳定的个人财产保值升值能力。
有消息说,截至2002年底,北京拥有私家车超过90万辆,如果我们假设每一辆私家车背后都站着一个“中产阶级”,则北京有中产阶层超过90万人。假若中国各省市都达到北京这个水平,全国则有将近3000万人的中产阶层。可以相信,中国目前拥有3000万人左右的中产阶层是一个较为可靠的数字。
西方的阶层包括价值观
中国中产阶层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小部分城市。据美国研究顾问公司Runzheimer International进行的全球22个城市的生活指数调查显示,要过上中产阶级质量的生活,中国北京排全球第8位,需要年收入约78万港元。
在西方,“中产阶级”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收入方面的概念;同时,它还是一个政治上的概念,即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阶层。一个社会之中健康的价值观念对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西方社会中主观价值观念中坚力量的中产阶级,由于他们在进入中产阶级的过程之中多数是以合法为手段的,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之中确确实实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中产阶级自身对于社会的责任感较强,因此西方社会的公众对于这个阶层的道德价值上的评判较为满意,作为中坚的中产阶级自身的价值观念是健康的,从而为西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价值观念方面的坚实基础。
而在中国,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出现了一些高收入的阶层,但这些阶层在取得较高收入的过程之中,有多少人是通过合法的手段取得的?并且,这些高收入的阶层有多少人愿意承担起他们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而且,中国的社会公众对这些高收入阶层的人的道德评价又如何?让这个阶层代表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社会能够健康地发展、稳定吗?因此,笔者认为,抛开纯粹经济意义上的以收入作为衡量中产阶级的标准,而从政治意义上谈“中产阶级”,能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中产阶级恐怕还不多。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黄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