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7日电 中国商务部宣布从2005年1月1日起将对部分出口的纺织品征收出口关税。这条消息公布后,欧盟和美国均表示了谨慎的欢迎。
最新一期的《财经时报》刊载评论文章称,在新中国历史上,只是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为了保证国内物资的供应,对稀缺的商品实施出口关税措施。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出口关税已经逐渐淡出中国的外贸领域。商务部对于此次对部分纺织品征收关税的解释是:将有助于中国纺织企业能够把握时机,提升产业结构,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自律,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文章认为,事实上,中国近来两次对中国大量出口的商品征收出口关税显现了中国在外贸思维方面的转变。
此前,中国一直是出口导向型的国家,衡量指标就是每年的出口数量。这在中国经济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是毋庸置疑的。但随着中国出口的迅速发展,这种粗放式的经营给中国的外贸发展带来很多弊病:企业无序竞争、出口价格过低造成国外反倾销频繁、中国出口产品的档次一直无法提高,最为主要的是中国面临的贸易环境日益恶化。
从此次的实践中不难发现,中国不再单纯强调出口的数量,而是要通过出口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健康有序地发展。对其征收出口关税则可以有效地减少出口,保证中国本国的能源需求。而对纺织品的征税,不仅可以有利于改变中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不利地位,同时可以通过税收的形式将以前无偿给外国用户提供的“福利”收回给国内,更主要的是可以迫使中国企业转而生产那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从而实现中国纺织业的现代化。
文章还指出,中国政府这次动用税收武器,还表明中国在外贸促进机制的应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手腕更加高明”。
今年年初,中国政府为了保证中国国内的焦炭供给,宣布限制焦炭的出口,立即招致了欧盟的强烈反对,欧盟甚至威胁中国要上诉到世界贸易组织。因为在外国看来,利用行政命令或者配额的手段限制出口属于违反国际贸易公平平等的贸易惯例。
但对于出口商品征收出口关税,并不为世界贸易组织反对,同时也可以达到减少出口的目的,因为出口关税的征收必然增加企业的出口成本,从而使中国的产品减低国际竞争力。
因此,在中国的后过渡期来临之际,中国利用“合法的”贸易手段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已经颇为纯熟。(钮键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