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届北京国际舞蹈演出季重头戏之一的大型民族舞剧《红楼梦》,即将在明年1月7日到9日隆重献艺于保利剧院,届时人们将欣赏到这出由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艺术家们带来的艺术精品。日前,记者就有关《红楼梦》的创作采访了我国著名舞蹈编导、该剧编导赵明先生。
与《红楼梦》进行精神碰撞
记者:当决定做舞剧《红楼梦》时,您最初的想法是什么?
赵明:把文学名著《红楼梦》改编为舞剧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我初次听到这件事,感到将100万字的《红楼梦》浓缩成90分钟的舞剧,太难了。因为《红楼梦》博大精深,而且文学逻辑与舞蹈这种肢体语言的逻辑有非常大的差异。但是《红楼梦》又完全具备舞剧的要素,如爱情、阴谋、生死等等,重要的是提炼,是用舞剧这一艺术形式展现出来一个什么样的《红楼梦》。我当时最强烈的一个想法就是,舞剧《红楼梦》不能用哑剧的手段去表现情节,因为讲故事不是舞剧这一艺术形式的强项,而一定是在精神层面上解读《红楼梦》,从视觉上去感到精神上的碰撞。是文学性、观赏性、艺术性与舞蹈的本体化的巧妙融合。
一个半小时写完《红楼梦》剧本
记者:您是如何做舞剧《红楼梦》的前期准备与案头工作的呢?
赵明:舞剧《红楼梦》的积累沉淀过程大约有一年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我浏览了各种艺术形式的《红楼梦》,包括原著、越剧、电视剧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不是去了解《红楼梦》,而是去“感觉”《红楼梦》。这种感觉是一幕幕场景,像大观园、海棠诗社、黛玉葬花、洞房婚礼,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像宝、黛、钗、王熙凤、刘姥姥、贾母、贾政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用分割式想象,不断地思考如何用舞蹈的方式体现场景,刻画人物。我最先想到的是《红楼梦》的经典场景“黛玉葬花”,我当时想,如果黛玉一出场就肩扛锄头,手提花篮,舞台上花瓣满天,就显得太直白了,没有舞蹈想象的空间。我感觉应该是用女子群舞来表现花瓣,衬托出黛玉飘逸出尘,凄美伤感的形象,而且我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一个念头,不能仅仅是黛玉葬花,还能有花葬黛玉,这样的情景交融,才能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当时,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找到了舞剧《红楼梦》的第一个支点。然后,我又想第二个场景,第三个……就这样,由一个个支点连接起来,串成一个链子,就形成了舞剧《红楼梦》的结构。然后我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写完剧本,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了初排。
《红楼梦》集合中国民族舞
记者:您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呢?
赵明:从结构上讲,我用了四段三人舞来展现,爱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幻灭的悲剧过程。《红楼梦》是民族经典,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她的包容性极强。因此,舞蹈也应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在群舞中我运用了富有中国民间舞特点的手绢舞、扇子舞、水袖舞等,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中国舞剧。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作者:张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