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周星驰的新电影《功夫》昨日正式上画,出现久违了的排队轮候人龙,甚至传出有炒飞的现象,成为了近年港产片难得一见的盛况。有日本商人看中了港产片的潜力,逆市投资四千万港元开拍六部电影,可见香港电影业仍有特殊的魅力和优势,只要电影业能自强不息,创新求变,并非不可能闯出一条新路来。
曾经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业,近年来由于经济不景,加上翻版盛行的打击下,已经变得奄奄一息,明年农历年更可能历史性地没有港产片上映。不过,香港电影业的热情和创意,始终远远优于邻近地区,香港出产的歌影视明星,在亚洲地区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它亚洲国家和地区皆望尘莫及。以电影业为例,近年的《无间道》和《2046》等电影,都是异常成功的例子。
但香港毕竟只是个弹丸之地,本土市场太小,不足以支持整个电影业的长远发展。事实上,港产片长期以来皆依靠卖埠收入,跨越全球各地的华人社会,能够迎合不同观众的口味。近年不少香港电影人更冲出亚洲,进军好莱坞,又或是北上大陆拍片,这一方面肯定了港产片的贡献,却同时意味着人才的外流和本土制作的式微。
当然,只要港产片的优势仍在,便不愁没有人懂得欣赏和投资,关键在于香港电影人能否认清自己的长处,进一步加以发扬光大。就以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和《功夫》为例,便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拳脚功夫,同时注入了西方高科技的新元素,结合了中西方的长处,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跨越文化界限、融会中西元素的特色,正好反映了香港电影业的特殊优势所在。
由于港产片能结合中西方的优势,因此一方面可以把中国的传统特色,推广到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亦有助国际电影投资者,作为进军中国大陆市场的桥梁,这些都是亚洲其它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上述投资港产片的日本商人,显然就是看中了香港作为中国门户的地位,希望借助香港电影业的经验和知识,探索大陆市场的潜力。
事实上,香港电影业能融会中西特色,香港各行各业何尝不是?以近期争论得热火朝天的文娱艺术区为例,有发展商大力宣传的,是如何把欧美名牌博物馆移植过来。其实在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看欧美艺术品又何苦跑来香港?香港的文娱艺术区要办得成功,首要便是找出具本土和传统特色的香港和中国艺术,加上现代化的宣传和包装,才能建立本身独特的形象。
同样地,香港旅游业最需要的,亦并非大量舶来的现代化设施和建设,而是要追本溯源,重新发掘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点的地道特色,加以有系统的整理和推广,才能充分发挥香港应有的优势。假如香港和世界其它大城市一模一样,没有本身的文化特色,那还有甚么竞争优势可言?(摘自香港成报12月23日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