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新经济透视:中国政府定调 大型国企MBO叫停

2004年12月19日 08:51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八日电 题:中国政府定调 大型国企MBO叫停

              中新社记者于晶波

  由学者郎咸平引发的有关国企改革的学界大争论,时下有了来自中央决策层的结论性说法。几天前,中国国资委高官明确,大型企业不能搞MBO(管理层收购),今天,在此间召开的“中国国企改制与产权交易高峰论坛”上,官方再次重申这一观点,并表示,一些中小国企MBO探索亦要区别情况,在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后方可规范进行。

  在此次中央为国企MBO明确定调之前,政策层面所传达出的信息似乎并不甚明朗。九月和十月,国资委在提及国企MBO时,所用的限定语还是“不宜”,直到本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大型国企MBO才被高调叫停。

  不过,在官方对MBO的态度未加明朗之前,一项针对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交易的调研却已从今年八月便悄然进行。

  这次调研发现一些企业在MBO过程中问题突出,其中包括,部分企业不实行经营者离任审计,管理者本人参与甚至主持收购活动;经营者人为造成企业经营业绩下滑,甚至虚构虚增成本和债务;部分企业管理者与中介机构串通低估、隐匿资产;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正是从调研中看到了出现的种种问题,中央决策层对MBO口径方尘埃落定:“大型企业不能搞MBO”。其所持理由是,管理者收购使所有权和经营权趋于合一,不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且现有法规制度尚不健全。

  在明确大型企业与MBO须“绝缘”的同时,国资委对一些中小企业开“绿灯”,允许这些中小企业可以探索MBO,但必须按照有关文件,在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后方能规范进行。

  尽管国资委研究中心有关人员曾经表态,这次调研行动与郎咸平掀起的讨论无关。但毋庸质疑的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而最近官方频繁给出的“大型企业不能搞MBO”的结论性说法,显然对民众要求制止民脂民膏不被侵吞强烈呼声,给予积极的回应。

  在郎咸平引发的有关国企产权改革大争论有了结论性说法的同时,这场从学界蔓延开来的争论某种程度上更打开了中国国企改革的思路。

  国资委研究中心官员今天表示,除了MBO,中国亦可以搞并购重组,亦可搞上市及引进战略投资者,最重要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中国官方用“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破难阶段”来形容当前处境。从目前情况看,国企MBO风向标虽已确定,但接下来的改革之路却依然漫长。(完)

 
编辑:邱观史】



  打印稿件
 
: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