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7日电 《解放日报》今日刊载文章称,大型国企管理层收购(MBO)叫停,推进中央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央企负责人薪酬不能与国际大公司攀比……这些信号意味着什么,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京沪四位经济专家———复旦大学教授华民、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张幼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中国证券业协会秘书长马庆泉分别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文章提到,华民对国务院国资委明确叫停大型国企MBO表示“完全应该”。他的理由是:国有大型企业资产特别大,这些资产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积累起来的,是许多人奋斗的结果,涉及诸多利益主体,凭什么卖给个人?卖价本身就找不到准确的衡量标准。他说,国企的钱是属于老百姓的,现在叫停MBO是让资产完璧归赵,我们必须在确保国资不流失的情况下,探索更好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法。
文章指出,张幼文直言,中央出台这个规定很有必要,能早一点就更好。从世界历史来看,每一阶段的重大改革都会产生一批富人,但有的是合法的,有的是不合法的。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利用某种特殊的机遇成为富人,这就是不合法的。一方面,我们还不具备MBO的制度环境,如评估机构的诚信问题、监管责任的落实问题等;另一方面,不少大型国企本身存在许多垄断或特许经营优势,在这种不公平竞争条件下创造的利润又凭什么让少数人分享?
文章还提到,赵锡军认为,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从封闭走向逐步开放,实现多元发展。MBO对改制中的企业来说,虽然能够留住管理资源,但往往会阻挡其它资源进入。而企业要发展,除了管理资源,还有更多的资源要求。因此,MBO并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只会让企业越走越窄。国外成熟经验也告诉我们,MBO并非企业重组流行的模式,世界500强企业的并购重组几乎没有出现过MBO模式。(郑红 蒋娅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