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3日电 《北京现代商报》今日刊载评论指出,从明年1月1日起,中国将进入一个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的“后过渡期”。此前3年过渡期内,中国主要产业基本未受到大的冲击,但是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中国面临的国际竞争无疑将越来越激烈。“后过渡期”内,中国还会走得这样顺利吗?中国将会面临哪些重大挑战,在加快融入世界经济进程中,中国与其贸易伙伴怎样才能实现互利与双赢?
文章指出,攻坚方向之一是“地方政府入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赵晋平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清理了近3000件中央一级法律法规、部门规章,20多万件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在政府职能调整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他认为,最“显眼”的问题就是中央和地方存在政令不统一,中央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制定的政策,在地方上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美国前贸易代表、商务部长坎特在北京接受采访时,以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为例,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最近3年,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行政主管部门签署发布的规章命令有几十个。现在,中国应该加强省一级地方官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这是中国全面执行知识产权有关承诺的当务之急。”
文章还指出,攻坚方向之二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盘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年的表现,不难发现我们的突出弱点是核心竞争力不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说:“在一些产业中,我国自有品牌受到的冲击很大,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和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而跨国公司的控制则相应呈现加强的态势。跨国公司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来控制中国某些产业,进而在国内市场形成垄断。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
文章称,在此情况下,专家学者预言知识产权问题将成为中外贸易争端的一个新焦点乃至“沸点”。坎特承认:“3年来,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并兑现着对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通过了成百条法律和成千条的规定,中国也在大力推动有关这方面的法规。但我认为这些法律法规执行力度还不够。”赵英认为,“中国一定要在重要产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核心开发能力。这是一个事关中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问题,中国必须闯过这一关。”
文章指出,攻坚方向之三是转换增长方式。2004年,中国外贸再次完成惊人的“一跳”——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将达到1.1万亿美元,在世界贸易的排名也将由2001年的第六位提高到2004年的第三位。
文章同时表示,专家也有担忧。“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外贸仅是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非经济的全部,所以不能认为中国贸易排名世界第三,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也成了世界第三。”张汉林说,“中国仅是货物贸易列世界第三,而服务贸易还有相当的差距;此外,中国出口以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出口占相当大的比例。”他表示,中国外贸达到目前这样一个规模时,就需要算清一笔账,即除去综合成本,外贸对经济发展的实际贡献到底如何。
文章还指出,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国内能源出现紧缺,对中国经济来说,无异于一场考验。前皇家壳牌石油集团董事长、英美资源集团董事局主席司徒慕德表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经济能否走出高耗能、低产出的粗放经营发展道路,找到一条更加持久、更加强劲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路。”(王立彬 邹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