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3日电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文章指出,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五个新的提法。这些变化意味着多方面的政策调整,它们将带来2005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诸多变化。
文章分析指出,第一个新提法包含在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去年经济工作会议“总体要求”中有“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内容。今年会议提出的六项主要任务的第一项中,则可以看到“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的提法。这表明两个重要信息:一、扩大内需的方针不再执行(至少在刺激经济增长意义上是如此),这是基于目前经济存在过热迹象,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已经过旺的现实。二、与此相联系,“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正式退出,让位于稳健的财政政策。
文章评价说,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政策转向。在2004年初中央决定加强宏观调控抑制过热苗头之后,财政部门有意放缓了一些国债建设项目的资金拨付进度;对由预算资金拨款支持的基建项目,在支出进度上也作了控制。现在,积极财政终于抽身而退,扩大内需的方针虽未明确停止执行,至少也不会再强调。
文章说,一个具体问题是,2005年的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将压缩多少?国家信息中心的范剑平认为,明年长期建设国债发行量在800亿元左右为宜,比今年再减300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则建议:要大规模减发甚至停发长期建设国债,尽快将其调减至零;在减发和停发长期建设国债的同时,不宜过快增加预算内政府投资资金;明年可先小幅度削减预算赤字,向社会发出明确信号。不管明年长期国债的具体发行数字是多少,退出的导向是明确的。
第二个新提法是在明年六大任务的第一项中明确提出“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一提法与积极财政抽身而退形成对照。
那么,政府可能出台哪些相关政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呢?估计有以下几个方向: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二、改革分配制度和健全社会保障,缩小分配差距,从而重点提高那些想消费却没钱的人购买力;三、增加服务性消费,增加居民居住面积,提高住房和环境质量;四、鼓励计算机、轿车进入家庭,提高电话普及率,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居民消费环境;五、继续执行使农民增收的政策,增加农民的购买力。最后一点其实十分重要,因为目前农村消费比城市更淡。
第三个新提法是“中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新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曾经有所缩小,但近几年又有扩大趋势。“中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是一个重大判断,这一判断将终结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客观上存在的“决策的城市倾向”,并逐步迎来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的可喜局面。
第四个新提法是要“合理把握城镇化进度”。这显然是针对前几年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向。这些偏向导致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过多过快地被城市化吞没,也带来失地农民缺乏生活和工作保障等种种危及社会稳定的问题。
第五个新提法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涉及类似内容,但局限于“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显然今年的提法,视野要广阔得多,最高决策层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在日益深化。(包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