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日电 题:中欧何时收获军售解禁“果”?--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沈骥如
中新社记者 李静
二〇〇四年被称为“中国欧洲年”。高层的频繁互访令中欧关系持续升温,“风和日丽”下的中欧各领域“硕果累累”,颇有些大丰收的气氛。
但丰收园里也有不协调的景象。欧盟对华军售解禁迟迟不松口,这一“果实”至今没有成形。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打了比方:中欧就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人,约会频繁,感情炽热,其中一方却迟迟不肯告知对方电话号码,这让恋情如何维系?
逐渐“恋”上中国的欧洲诸国想来也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今年头九个月,中欧贸易额猛增至一千二百八十亿美元,同比增长三成六;伽利略协议进入执行阶段,中国在其中的参与已不可或缺;中欧《旅游目的地国协议》生效,大批中国游客给欧洲带去了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希拉克、钱皮、施罗德竞相访华,无一不带着“合作协议”满载而归。
中欧在二〇〇四年描下的道道浓墨重彩不禁让人憧憬来年双边关系的愈发甜蜜。可对华军售禁令却像协奏曲中跳出的杂音,不时刺激人们的耳膜。
沈骥如说,欧盟反对解禁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所谓“人权问题”,二是声称解禁将给台海局势带去不利因素。
在日前结束的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温家宝总理重申,欧盟继续禁止对华军售,首先是冷战时期的产物,不合时宜,也不符合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第二,解禁不意味着中国将大规模从欧洲进口武器,只意味着在政治上解除对中国的歧视;第三解禁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利于中欧双方而不影响第三方。
中方的“情”、“理”攻势迫使欧盟领导人做出积极回应。欧盟外交事务负责人索拉纳在接受法国一家电台采访时说,有关方面可能在明年前六个月内解除禁令。沈骥如指出,这些积极信号表明欧盟正在努力克服外部及内部阻力,为中欧关系发展扫除障碍。来年中欧合作不仅能在技术转让、投资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更上一层楼,还有望在军售问题上有个结果。
至于这一“果实”为何结得如此辛苦,沈骥如认为,除却美国直接和间接施加的影响,欧盟内部决策机制运行的原则决定解除军售禁令不会太容易。欧盟的决策机制坚持“协商一致”,即只要任何一个国家不同意,就不能形成决策。目前,欧盟专家们还在技术层面讨论“解禁”问题,包括加强欧盟武器出口行为准则。修改补充后的行为准则要获得通过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