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9日电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7日,“大侠”金庸被常州一名素昧平生的市民告上法庭,理由是他的著作中有1000余处错别字。号称“字痴”的常州市民李延良专给金大侠“找茬”并以此要求金大侠聘请自己审校其出版的全部小说,遭到婉拒后,怒将金大侠告上法庭。昨晚8时,记者电话连线远在香港的金庸先生,接电话的是金庸的助手潘耀明,潘耀明代表金庸先生表态:欢迎任何读者挑刺,但不希望有人借此炒作。
瞄上大侠专门找茬
据李延良透露,他1998年就“盯”上了金庸。买了几本金庸小说回家“研究”,一套《射雕英雄传》就发现了200多处错字和语法错误。
1999年,他带着“勘误册”专程赶到杭州,找金庸探讨其书中错误。由于当时金庸很忙,两人并未见面。不过,金庸表示对李延良指错行为“很欢迎”,并在电话里邀请他校对其所有作品。随后,“金大侠”还要求李延良留下“勘误册”复印件以便修改书中错误。
想当审校遭到婉拒
1999年底金庸小说二版出版,他仔细审校后发现,第二版全集1000万字差错就有1200处,差错率达到万分之一点二,大大超过国家图书出版有关“差错率小于万分之零点七五才能合格”的标准。李延良致信金庸,对新版中的文字质量表示失望,寄去新版“勘误册”,并提醒金庸兑现口头承诺,聘请他审校其出版的全部小说。
2000年8月15日,远在香港的金庸专门给李延良回信,对李延良的行为再次表示感谢,接着写道:尊函言之“聘请校正错字”一节,恐系过去说明未周,致有所误会,拙作全部小说36册,已交香港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邮版发行。该出版社有独立之印刷部门、校对部门、发行部门,错漏字之校对工作,概由该校对部门编辑校对负责……婉拒了聘请李延良做校对的承诺。
再找新茬怒告金庸
李延良认为金庸拿走了自己“勘误册”后失信于自己。2004年,李延良发现广州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金庸作品集虽已根据他的“勘误”作了部分更正,但旧的错误依然很多,新的错误也不少。这次,李延良没再与金庸先生“通气”,而是一怒之下,以金庸拒不改错为由,将他告到了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华商报
金庸:不希望成炒作工具
昨晚8时,记者电话连线远在香港的金庸先生,接电话的是金庸的助手潘耀明,潘耀明说金庸先生出去会客了,不在办公室。潘耀明代表金庸回应说,对于李延良先生的纠错,首先表示欢迎。“金庸先生是一位很谦逊好学的人,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意见,他都善于听取。”
“我长年在金庸先生身边工作,我亲眼看见金庸先生本人对写作的文字要求历来是非常严谨,甚至可以说十分苟刻,一字一句,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反反复复审看修改很多次,然后才将书稿送到报馆或出版社。”潘耀明表示,其实客观地说,一部书的出版,中间的环节很多,每个环节都有出错的可能。再者,文学家的行文往往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可能完全按照标准的语法来写,全世界所有大作家都不敢百分之百地保证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没有一个错别字或语法问题。潘先生强调,金庸先生的作品盗版非常严重,盗版书中出现的错别字或语法问题,不能责怪到金庸先生身上。
最后,潘耀明代表金庸先生说,欢迎李延良先生挑刺,但不希望他借找金庸先生打官司来炒作自己。(记者 杜恩湖)
背景资料
“找茬”专家曾告季羡林
据记者了解,李延良曾先后将名家及刊物以文字错误为由告上法庭,1996年3月,他将《咬文嚼字》告上法庭;1999年又因校出《季羡林自传》和《牛棚杂记》两本书中多处差错,而将文学泰斗、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送上被告席。不过,这些均以李延良败诉而结束。
很多人认为李延良屡告名人及这次状告金庸,非名即利,纯属自我炒作。李延良自己坦言,告金庸的确是有一点私心的,那就是想要一些校对费,但他告金庸主要是为金庸的读者“鸣不平”,还为了金庸的著作能“干干净净”地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