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组章子怡的童年照片在网上散播。照片上的章子怡穿着鲜艳的童装,抿着嘴笑得很甜蜜,像生活中任何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一样可爱。
跟在这组照片后面的评论非常有意思。多数人都承认章子怡从小就是个美人坯子,但每个人使用的形容词大不相同,有的人用的是漂亮、好看这样的肯定性形容词,也有的人用的则是一些不那么好听的词,甚至是带侮辱意味的修饰词。
这些不同的形容词暴露了评论者对这位年轻而大出风头的女明星的不同心态。照常理,一个中国人要是能在美国或欧洲发迹会给她增加一些特殊的光环,美国的宇航部门、科学研究、政界出了一个带点华裔血统的人报纸都会专门报道他,这表明中国人在最发达的世界中也毫不逊色。似乎可以成为全体中国人的骄傲。但章子怡所获得的待遇却恰恰相反。章子怡频频获得好莱坞伸过来的橄榄枝,连美国的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都做了专访,并预言她将成为中国首席女明星,这对一个年轻的亚洲明星并不容易。然而很奇怪,章子怡在国内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赞美和肯定,许多人在网络上把她的成功归结为运气、钻营,把章子怡跟一些香港名人爆出的新闻联系起来;也有的人直接说:就是讨厌她,不知道为什么。
这种直接的表白最简单,好像不太讲道理,但也最真实。一种直觉,眼里看着好看,心里还是讨厌。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一篇关于张艺谋的文章。张艺谋在中国电影界拥有无可匹敌的地位,也是为中国电影赢得巨大国际声誉的导演,他的作品在外面很风光,但在国内被骂得一无是处,前段时间还有一批专家聚集北京,在“病人”缺席的情况下会诊张艺谋。后来有位姓陈的学者解释说,这是人们在发泄一种怨恨的情绪,人们对生活有不满,但又不想或无力改变它,于是就极力地批评于己无关的事情,从而来获取心理上的平衡。的确,绝大多数人跟明星毫无瓜葛,甚至连见都没见过,但仍然可以对着空虚的影像咬牙切齿或热情澎湃地说:我厌恶他(她),或我崇拜他(她)。大约,对于明星的爱憎是一种比较盲目的情感,多半只是自己一时情绪的随口发泄。
既然公众的爱憎只是一种情绪,没有很多严肃的考虑,也不关其切身利害,那么个别星路不畅的艺人也就乐于利用人们的情绪博取些好处,于是有人愿意以丑闻博出位,故意地制造丑事、恶事引人们讨厌、谩骂和关注,形象是倒了,可是知名度却起来了。就算对顺风顺水的章子怡来说,这些莫名其妙的怨恨情绪对维持她的知名度也不无益处,因为,无论如何,人们看到章子怡这三个字总是忍不住去看个究竟。从纯功利的角度来看,章子怡也不亏。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