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7日电 新近一期的《瞭望》周刊载文称,今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周年的日子。这标志着中国市场开放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后过渡期”即将开始。
何谓后过渡期?一个最为简单的诠释就是:经过三年适度保护的产业领域将陆续结束过渡期,开始到达“入世”承诺的终极目标。
文章称,过去三年里,中国加快制定和完善与WTO规则相适应的法律和贸易政策体系,逐步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贸易措施,部分放开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准入,在认真履行“入世”承诺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令人欣慰的是,国内的企业经受住了市场开放的考验,一些行业曾经被认为可能遭受的波折并未出现,市场开放的积极效果也开始显现。
文章认为,实践证明,加入WTO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在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正确选择。
文章还称,后过渡期将向我们提出更高的市场开放要求。这种“更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将在此前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取消所有非关税壁垒,中国部分行业包括汽车、家具、纺织品、造纸、玩具、造酒等的过渡性保护将逐步到期;二是从2004年12月11日起,中国的批发零售、电信、金融、运输等重要服务部门的开放程度将明显提高,外资进入的地域、数量和股权限制将逐步取消,并在3年内全部达到过渡期终点。
文章指出,我们必须对后过渡期的改革发展作好充足的思想准备,这种准备,不仅仅是被动地应对防御,而更应该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和开放策略,以此抓住市场开放和贸易自由化机遇,从中分享更多的利益。这是中国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因此,在后过渡期内,中国应继续认真履行“入世”承诺,在建立适合国际规则要求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开放方面采取更多积极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对外对内两个方面:对外应当积极参与全球多边谈判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化与周边各国(地区)的经济关系,在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内则应进一步完善中国法律法规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为中国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奠定基础。(赵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