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举行的调价听证会上,来自世界文化遗产管理部门的代表分别公布了各自对门票价格调整的方案。其中,故宫门票价格淡季由每张40元调整为80元、旺季由每张60元调整为100元;颐和园门票价格淡季由每张20元调整为60元、旺季由每张30元调整为80元。(见《北京青年报》12月1日报道)
众所周知,故宫、颐和园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精神和文化财富,是一种公共资源。无论是故宫、长城,还是颐和园、十三陵,是古代帝王用全国人民的血汗钱建造成的,都不是单靠北京的人力、财力建起来的。虽然这些景点是“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但是我们的国民收入又不是“闻名世界的”。由此看来,世界文化遗产管理部门离谱的“涨价”,显然不妥。
就目前而言,在国际上存在着降低世遗景点门票,甚至免费开放的趋势,这与故宫等世遗景点调高门票的做法形成了巨大反差。国外的景点,一般是靠预约售票,而不是靠涨价来控制人流量。“国外景点一般都实行严格的人数控制制度,一旦达到额定的人数,就不再对外售票,从而保证景点内的人流量在景点可承受的范围内。既然国外有好的做法,他山之石,我们又何不借鉴呢?难道非靠“涨价”作为唯一思路来保护世界遗产吗?
令人们担心和忧虑的是,门票涨价将会景点变成使用公费的官员、外国人和国内有钱人的“腐败景点”和“有钱一族的景点”。要知道到北京世遗景点旅游的,外地游客肯定占多数,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内的许多公民肯定会因为门票太贵,而不能到自己国家先人留下的景点看一看,会无奈何伤心离去。
40元钱不算多,但对一个普通农民(包括低收入的弱势群体)意味着什么?中国有多少梦想到北京、又心痛40元门票的人?40元对大部分旅游者来讲,也许不是一个大数目,但如果因此抬高了世遗景点的门槛,把一部分人挡在门外。试想,这正常吗?公平吗?
【稿源:红网;作者:吴睿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