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9日电 解放以后消失了的“堂会”如今又开始重现京城,堂会到底是文化需要还是一种复古,是剥削阶级的产物还是人民大众都能享受的演出形式,自然有人认同有人反对。
马季:这是个挺好的事
应该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大舞台不见得就适合每一个演员。堂会这种小型聚会的形式会给演员很多的发挥余地,尤其对于相声来说是特别合适的场所,有即兴的成份,对演员来说可以锻炼你的真能耐。具体的称呼问题嘛,我觉得只要群众喜爱,也没什么,那时候候宝林、梅兰芳等艺术家都走过堂会。如果有那么一百多人的场所,大家喝着茶,听着相声乐和一下不挺好的吗。
常宝华:听到“堂会”一词时感到很不舒服
“小时候我就经常到有钱人家去唱堂会,不管小孩还是老人,只要是做寿就给人家磕头,就是为了一个红包。那时候,艺人社会地位低下,去唱堂会都是为了生存。不过,在那里演出几乎失去了人格和尊严,我可以说身受其害。”常先生表示,他在红馆演出一场只得到很低的车马费,但是他让多数人得到了笑声。而演出一场堂会可能得到几千元甚至更多,但是他绝对不会为少数人的欢乐而去接受这一切。
主办方:堂会是很好的服务形式
红馆演艺工厂负责人阎红春认为:所谓堂会,就是花钱把曲艺演员请到家里,在自家屋里或院里搭台演出。据了解,从前北京在迎亲嫁娶、买卖开张、乔迁新喜、老人过寿辰、孩子办满月的时候,除了置办酒席招待亲朋好友之外,还要办个堂会,把相声、戏曲、魔术等艺人约到家里,进行“专场”演出,图个喜兴热闹劲儿。如今,有钱的人越来越多,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那为什么又不能给堂会正名呢?
市场专家:对待堂会不能因噎废食
北京南北通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秦全耀认为,不要因为慈禧太后们热衷于堂会便因此因噎废食,像汽车、照相机、钟表哪个又不是当时慈禧热衷的,今天不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那我们又干嘛非跟堂会较劲呢?显然,这次推出堂会服务延伸了红馆星期五相声的销售领域,这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可以明确地说,红馆已经成了堂会的第一品牌,因为在此之前没有这个模式。我相信,各式各样的堂会都会跟风,关键在于如何经营,做好这个第一品牌。从社会意义来讲,对相声等艺术的普及,也很有帮助,将来如果有人写相声史的话,这是很重要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