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上海网11月25日电 今天是“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记者从上海市妇联获悉,本市家庭暴力的投诉在各类婚姻问题中所占比例较前几年正在逐步下降,但全面预防家庭暴力仍然任重道远,尤其是精神暴力正在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新焦点。
新闻晨报消息,据上海市妇女法律援助中心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8月份,反映遭受家庭暴力者共有703人次,占同期婚姻家庭类来电来访者总数的11.78%,同比前几年呈下降趋势。2000年这一数据是14%,1995年是30%。
但最新的变化是,反家庭暴力热线中反映的情况显示,除去身体上的暴力,精神上的暴力正逐渐增加。本市一位中学女教师陈某在7年前与李某喜结连理,一度被同事们认为是天生一对。但陈某的丈夫有了外遇之后,就开始冷落她,无形的精神暴力开始弥漫在他们的家庭之中,两人之间犹如有一堵无形的墙隔着。现在,丈夫一回家就坐在书房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烟,说起话来总是冷嘲热讽,似乎连多看她一眼的兴趣都没有。一年前,陈某因脑供血不足,经常头晕,在医院里住了一个多月,丈夫却从没去过医院一次。陈某在日记中写道:“无言的暴力,让我的婚姻成为了地狱……”
市妇联权益部主任蔡兰珍介绍,本市发生家庭暴力包括精神暴力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方有外遇或者一方有酗酒等恶习;教育子女上观点不同;经济矛盾;一方有心理变态。两种情况下暴力更容易发生,一是夫妻双方关系濒临破裂,并已决定离婚;二是夫妻中有一个从小生活在棍棒教育的环境中,造就了其容易产生暴力冲动的性格。
告别暴力从教育男孩开始
有关专家昨日接受采访时提及了一个观点:全社会范围内消除家庭暴力,要从男孩子抓起,因为明天男人的素质,要从今天的男孩开始培养。应该从小让孩子远离暴力,培养孩子尊重妇女的品德,让他们拥有良好的修养。
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认为,告别暴力,要从孩子教起,从小培养孩子调控情绪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尊重妇女的品德,让他们拥有良好的修养,他长大后才不会成为又一个“暴君”。
调查指出,在童年时代受到父母打骂的男性与没有受到父母打骂的男性相比,在婚姻中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施暴趋势。童年时代受到父母打骂的女性与没有受到父母打骂的女性相比,在婚姻中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受到配偶暴力伤害的趋势。这些发现表明,家庭中的儿童虐待可能会导致未来的婚姻暴力,影响到未来家庭的稳定和谐。
叶斌指出,要让孩子从小成为“绅士”,既要有好父母的榜样又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调控情绪等能力。
首先父母要做好榜样,身教重于言教,在暴力家庭生长的孩子他会受到双重影响,一方面他憎恨暴力,另一方面他长大后又会习惯于使用暴力;其次,要让孩子掌握处理情绪的方式,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才不会因为情绪过激而发生冲动行为;并让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策略,有的人使用暴力就是因为他无法解决难题才会想到用“拳头”。
反暴力志愿者男性领风骚
为了帮助那些在家庭暴力中痛苦挣扎的女性,市妇联开设了反暴力热线,并在热线亮相之时专门成立了志愿者队伍。记者了解到,目前,24个志愿者中三分之一是男性。男性志愿者加盟一年半来,效果颇佳。
在男性志愿者队伍中,有的是学校心理专家,有的是法院法官,有的来自公安局,也有的是律师。每天晚上,他们轮流坐镇,守候热线,给那些在家庭中遭受暴力几乎绝望的女性解答各方面问题,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
“妇女遭遇暴力时,首先要打破沉默,唯有敢于公开事实,才能获得帮助。反家庭暴力的最大阻力是观念。”这是男性志愿者们的最大体会,“许多男人打老婆的根本原因是个别男子片面将家庭暴力视作吵架这样的家庭琐事,以为打就能控制对方或者发泄压力,而女性不敢向他人求助,更没有自我意识,不作鉴定,不敢报警。”
记者了解到,一年半来,男性志愿者的工作颇有成效,有的求助女性还指定要听取男性专家的建议,从他们那里了解男性心理。
志愿者们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家庭暴力,特别是男性。消除家庭暴力需要一个由医疗、鉴定、警察、司法、法律援助、心理治疗、庇护所及社会服务机构联合组成的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朱晓芳、陈里予、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