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2日电 11月6日,北京师范大学2004届毕业生王豪,因奔波4个月还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自杀身亡。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求职心理的关注。
信息时报报道,为了帮助2005届大学毕业生走好求职之路,日前,记者特地采访了一些职业顾问和教育专家。他们建议,大学生求职时,应在准确自我定位的前提下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
应以发展的观点看人生
中国职业咨询网咨询顾问吴斌主张,大学生要将目光放远,要以变化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人生。人生的机会很多,变化很快。第一份工作,并不是一辈子的工作,可以把它看作一个继续学习的一个过程。因此,大学生应该为自己的人生做长期的考虑,先就业,再择业,从长远目标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外企、大公司很多人都梦寐以求,但是也要看到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将是中国的民营经济和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最快的时候。
“条条道路通罗马。”新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黄旭辉认为,大学生不能钻牛角尖,只给自己一条路的选择,这样就限定了个人的发展。现在虽然就业压力比较大,但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太多了,供大于求,而是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到山区去,到落后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就好像大城市的医院不缺医生,但是乡镇医院对医学院的毕业生还是随时欢迎的。过去国家包分配,北师大中文系的很多被分到煤炭系统,山西、河南、内蒙古等地的乡镇,毕业生以服从国家为重,也都愉快地走向工作岗位。现在环境宽松,政策宽松,自由选择,大学生应该在现实中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不要事先定一个调子,要适应环境的需求,不断磨合,把新工作看作一个立足点,一个发展的新起点。
应增强心理承受力
对于王豪自杀事件,黄旭辉认为这只是个别的案例;但是,时下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也应该引以为戒,主动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一碰到挫折就不知所措。
吴斌认为,毕业生在求职失败的时候要注意调整个人的心态。特别是名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一路轻松走过,事事如意,接触社会的机会也不多,毕业前对社会、未来怀着美好的憧憬,都没想过遇到会三番四次被拒绝的尴尬场面。然而,人生变化无常,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唯有自信能带来希望和动力。对于逆境的出现,毕业生只有以遇强越强的心态去努力,才能征服它。吴斌说:“当你战胜它回头再看的时候,觉得也只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小插曲而已。”
广州一位国企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有时候,仅凭十几分钟的面试很难决定招聘的员工是否真的工作能力很强,很多时候,招聘是因为看对眼缘。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唐成龙老师介绍,面试被拒之后,毕业生不能沉溺于失望的情绪和失败的阴影之中,而应总结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
广州某高校一位毕业生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求职被拒没什么大不了的,要是比尔·盖茨被IBM拒绝之后就承受不了而选择轻生,那么个人电脑的普及恐怕还要晚好几年。”(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