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9日电 香港文汇报发自北京的报道说,中国加入WTO几近三年,中国主要产业的过渡期将陆续到期,内地市场将按承诺对外资次第开放,中国将进入“WTO后过渡期”。北京的专家表示,这意味着中国将加速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他亦指出,应制定和完善应对策略,趋利避害,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全面提高整体应对水平。
所谓“WTO后过渡期”是指从明年1月1日起至中国所承诺的行业全部开放为止,在此期间,服务贸易方面,中国将在通讯服务、建筑工程、金融服务和旅游等若干领域进一步向外资开放。在货物贸易领域,合资企业将获得完全的外贸经营权,非国营贸易公司将在原油、成品油进口中获得更大比例,关税进一步降低,配额许可证管理也将进一步放开。
中国商务部官员就此指出,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形成加入世贸组织的长期应对机制。
这位官员表示,提高加入WTO应对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加入WTO带来的重大机遇,更快、更好地发展自己。应在实践中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相结合,二是遵守规则与运用规则相结合,三是重要敏感产业的开放与提高竞争力相结合。
北京WTO事务中心专家邓洪波表示,后过渡期的最突出特征就是,主要的一些敏感领域结束保护,市场开放的压力增加。按照承诺,在后过渡期的市场开放力度和范围将明显超过前三年。
邓洪波说,在后过渡期,外资进入的地域、数量和股权限制都将被取消,市场整体开放氛围和开放强度都会提高,外商投资领域将大幅增加。通讯服务、批发零售服务、银行业、保险业、旅行社和旅游服务、运输服务、仓储服务等领域将可能成为外资进入的新领域,从而形成巨大的新市场。
此外,在后过渡期,关税减让将最后兑现承诺,特别是对幼稚产业的保护力度下降,中外产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外部市场的冲击力度亦明显加大,而一些约束性条款仍发生作用。
邓洪波表示,在后过渡期,其它WTO成员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将有增无减,来自国外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将成为内地出口产品在后过渡期承受的主要风险,再加上一些国家频繁使用质量、技术、卫生、环保标准等非关税壁垒,会给中国贸易环境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和可变性。(李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