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句俗语到了高校校园,就变成“男女搭配,学习不累”。用内地一些大学生的话来说,找个异性做“伴儿”,一起上教室、食堂,一起学习,大学生活便不再枯燥和乏味。
在校园里的这些“伴儿”,其实既不是恋人也不是一般的普通朋友,它只是对校园“异性伴读”的另一种称谓。
在浙江某大学BBS网上就有这么一个帖子:“我是大四英语系准备考研的MM,想寻找一位考研的GG一起学习,如果有哪个GG有此意向的话,欢迎跟我联系。但必须遵守这个游戏规则,即要专心、要耐心,不计报酬。”这种寻“伴儿”的方式当前在一些大学里已是相当普遍,正可谓校园“异性伴读”风正浓。
据了解,想找“伴儿”伴读的同学,除了在网上发帖子的方法外,也可以通过老乡或者同学介绍,也可以自己通过一些聚会等机会来相识。至于“伴儿”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接触以后觉得谈得来就可以。
“一男一女型”的“伴儿”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可能发展成为恋人关系的。此外还有“两男一女型”和“多男多女型”,其中后一种类型往往在开始的一、两个月时效果较好,但由于不专,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分化,最后逐渐解体。
对于大学校园里的这种现象,人们众说纷纭。一位大学教师说:“一般来说,男生和女生之间不会太斤斤计较,而且有一定的新鲜感。异性一起学习,男生往往会保持“绅士风度”,女生也会更宽容些,学习效率相对会更高。”而很多学生认为爱情和学业可以两得。如果能从做“伴儿”开始找到合适的伴侣,即可以一块自习,又不耽误学业,当然是皆大欢喜。这也是很多在校大学生热衷找“伴儿”的原因所在。
当然,也不乏希望通过“伴儿”来提高学业水平或互相帮助的同学。一位来自成都准备在南京就读研究生的袁姓学生说,由于对南京的情况不熟悉,在南京念书的老乡就帮他找了个“伴儿”。这个“伴儿”能够介绍一些学校、专业和导师的情况给他,对他考研有一定帮助。同时他也尽力帮助她参谋些事情,算是各取所需吧。
然而眼看两个“伴儿”形影相随地学习、出入图书馆,一些老师或家长却难以接受,他们对此投以疑惑的眼光。夏女士的孩子正在读大二,她对此持否定态度。她觉得一个学生最主要的是学习,如真的要找个人做“伴儿”陪读,找同性也可以,为什么非要找异性?“这不是变相找男女朋友的一种方式嘛。”
也有专家指出,对于生活环境相对单一的大学生而言,“异性伴读”很容易变相为男女朋友。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的时期,情绪变化强烈而带有冲动性,难以保持稳定、深刻和持久,而且不善于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因此这种做法颇有点“情感快餐”的味道,不太适宜。
无论“异性伴读”方式对大学生而言是有益还是无益,其实这种现象本身就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怀和理解。
(来源:香港大公报;作者:萧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