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文娱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三年三重铸 昆曲《班昭》保有“自尊”坚守理想

2004年11月09日 13:50

  中新网11月9日电 据上海青年报报道,作为上海备战今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两台剧目之一,经过反复锤炼修改的上昆《班昭》今明两晚将在上戏实验剧院全新登场。

  据悉,《班昭》公演三年来,整整六十场演出。无论哪里演出都盛况空前,台下欲罢不能。《班昭》究竟是如何成为昆剧舞台上一棵屹立不倒的“常青树”?记者昨天带着这一问题来到了《班昭》正式开演前的彩排现场。虽然《班昭》最早创作于1997年,可编剧罗怀臻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不敢懈怠,做了三次重大修改。他希望《班昭》始终能做一个清醒的“时代记录者”。“在急速流逝的古典艺术和传统文化中做一个思辩者,一个守根人。《班昭》是一出有自尊的戏。”

  修改后的“班昭”最打动人心的力量到底在哪里?主创人员认为,《班昭》所体现的古代士大夫文化和近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写照,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现代社会的种种镜像。班昭在“人人以赋进取仕途”的环境中,能够一生保持她的清醒与精神操守,而当代人在物欲横流的现代都市,却早早迷失了自己原有的方向……

  “在当今社会,需要好的艺术作品给人以黄钟大吕般的启示。”《班昭》所捍卫、所坚守的理想主义情怀,希望能给上海的海派文化注入更多新鲜力量。

  编剧罗怀臻:一路走来干干净净

  《班昭》也可称为“非历史的历史剧”。创作中虽然“取于信史”,但更注重于“取信今人”,通过历史的班昭而传达出今人的气质。罗怀臻认为,《班昭》把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古人与今人紧密联系起来,这是一种意味,使观众置身其中,感同身受,因而产生联想,激起共鸣。面对中国几千年古老而优秀的文明,罗怀臻坚持用手写的形式,一首首填词,就像面对中华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一路走来干干净净。“《班昭》没有浮华之相、浮躁之态、浮浅之状,而是力求做一个时代清明的记录者。”

  导演杨小青:减到本质,回归本体

  “《班昭》修改的方向不是做加法,不断增添繁复琐碎的东西,而是做减法,只保留最有力量、直指人心的东西。那和技巧无关,和人类的情感、灵魂有关。”杨小青这样表示。

  已经动过三次“大手术”的《班昭》,这次更加凝炼大气,凸现大汉朝朴实、沉稳的历史气韵,将昆曲的古雅发挥到新的高度。其中北曲《粉蝶儿》套曲流畅明亮,表现出少年班昭的风发意气;南曲《小桃红》套曲缠绵悲痛,渲染了班昭、马续的离别之情;而北曲《集贤宾》套曲凄怆诉怨,体现了老年班昭的悲怆伤凉。包括在书房中唱的《山坡羊》“这夜儿无端惆怅……”、剧情关键处人物激动陈述的《风入松·急三枪》等曲牌唱段,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曲牌。

  主演张静娴舞台数十载,“班昭”最过瘾

  张静娴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她心里总是涌动着一股强烈的愿望———想演一个,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原创角色,而不是简单的才女佳人。“是班昭让我找到了这种感觉”。

  张静娴表示,这是她数十年舞台生涯中演的最辛苦也是最过瘾的人物。“班昭七十余年的坎坷人生,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我尝试着将昆剧旦角各个行当,乃至小生老生行当的表演程式都当作创作元素加以运用重新整合。”

  同时青年演员谷好好也表示在和老艺术家合作的过程中看到了他们不断追求的精神,这种对于昆曲艺术的执着、吃苦,耐得住寂寞,让年轻人又钦佩又感动,也成为了昆曲精神一代传递一代的不灭灯火。(记者李清)

 
编辑:王小源】
:::相 关 报 道:::
·音乐节上演昆曲 白先勇:《牡丹亭》是艳情史诗 (2004-10-22)
·《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在北京首发 (2004-09-23)
·演出剧目昆曲《宦门子弟错立身》演出时间:9月1、2日 (2004-08-24)
·世遗之窗:木偶昆曲终有衣钵传人 (2004-07-05)
·“百戏之祖”昆曲迎来新发展机遇 (2004-06-25)
·通讯:四百年《牡丹亭》重排 白先勇归依昆曲 (2004-06-20)
·全国政协牵头整理 昆曲曲谱年内出版 (2004-05-13)
·图:王选呼吁“保护扶持昆曲艺术” (2004-05-12)
·胡锦涛、温家宝作批示:加大昆曲抢救和保护力度 (2004-05-12)



  打印稿件
 
: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