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十一月一日电(记者顾时宏)政府在发展经济中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正在此间参加“中国改革国际论坛”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经济学家樊纲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政府的职能不是搞企业,也不是搞产业,而是提供“公共物品”,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即所谓的硬件,另一方面是各种软件,即法律法规,制度环境。
樊纲指出,眼下,往往一谈到发展战略问题,政府谈的多数是经济结构要如何调整,要采取什么产业发展战略,今后要发展这个产业、要发展那个产业,要搞这个名牌要搞那个名牌,要搞这个技术、要搞那个技术。
在他看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企业家自己更懂得自己如何发展,更懂得产业的结构,更懂得它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
那么政府该干什么呢?
樊纲说,政府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和生产企业发展的环境,提供低价、优质的公共物品,让企业在此基础上来决定它怎么发展、发展什么,搞这个产业还是搞那个产业。
他举例说,日本的“企划厅”所做的不是政府的计划工作,而是研究世界经济产业发展格局的变化,研究新的市场机遇,包括技术的机遇,然后每年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大的公司企业,找他们一起来进行讨论,跟他们进行交流,然后由他们自己做决策。政府最多做的是提供一点贴息贷款这样的优惠政策。企业的决定由企业自己来做,但是政府通过自己的政府部门,进行研究,搜集信息,免费提供给所在地区的所有企业,降低每个企业搜集信息的成本,这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
谈到城市竞争力问题,樊纲指出,现在有的地方在发展城市化的过程中却搞了大量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大大加重了企业的商务成本,使得企业的竞争力下降而不是提高。有的地方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费用问题,生活成本很高,结果人们都不愿到这些城市来打工,或者导致企业的工资成本提高,不愿到这些地方来办厂。这些都是在降低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