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叫好不叫座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难成中国书业摇钱树

2004年11月01日 13:10

  中新网11月1日电 近年来,诺奖作品成为出版业纷纷争抢的对象。据悉,今年将有8至9家出版社“争抢”诺贝尔文学奖新贵———奥地利女作家兼诗人埃尔弗里德·耶立内克的作品,但这些大师们的作品市场情况却令人堪忧。

  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年来出版社争抢诺奖作品近乎白热化。去年,诺奖得主库切的代表作《耻》2002年9月即已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彼时库切还未获奖。当宣布他获奖后,其作品立即在中国出版界引发图书版权争夺大战。国内10多家出版社纷纷伸出橄榄枝,寻找各种通道联系库切作品在南非的代理机构,准备“轰炸式”地推出库切作品。最终,浙江文艺出版社获得库切作品中文版版权,今年4月该社一并推出5种库切作品。

  市场走势前途未卜

  诺贝尔文学奖在国人眼中,一方面是不自觉地看重尊崇,另一方面是对获得者越来越陌生。因此,诺奖作品能否真正征服读者腰包?其市场情况令人堪忧。

  从近年出版的诺奖作品销售情况看,大多都是宣传动静大,销售量小。据业内人士分析,其销量远不如上世纪经受时间检验的经典名著。据悉,三联书店出版的奈保尔作品,印数1万套,迄今只卖出了8000套。库切作品除了《耻》、《青春》销量稍好之外,其余书籍销量平淡。有销售人员表示,当今关注诺奖作品并肯掏钱购买的读者,大多数是文学院教授或中文系学生。甚至有些业内人士也不怎么关心了,因为觉得很隔膜,这种情况更遑论大众。

  据专家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销量普遍不如中文原创小说的现象早已显露出来。“外国文学统治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室主任孙顺林分析说,“诺奖有着自己的一套评价体系,这些诺奖得主的作品未必像国内作家作品那么符合我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此外,对国内知名作家的崇拜心理,也使得他们比外国作家拥有更多和更稳固的读者群。”

  有业内人士指出,诺奖得主作品未必好卖,而出版社的“疯抢”现状反映了出版社缺乏想像力。“也有一种情况,出版社出版诺奖作品不一定是为了市场,而是承载一种使命。总要有人来推介当代国外作家的精品吧。”那些只认译者的读者则认为,没有了那些老译者的翻译,诺奖译作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所以也不怎么看新的诺奖得主作品了。(卓文)

: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