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8日电 10月23日之后发生的日本新泻系列地震,让全亚洲乃至全世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这会不会是日本民间预测的“世纪大地震”的前兆?上海地震局专家朱元清博士和应急救援处处长肖功建为读者作了解读。
悬念1:“世纪大地震”是否会来临?
上海文汇报报道,新泻系列地震令日本举国震惊,当地媒体称:这可能是“世纪大地震”的前兆。届时,日本将发生8级强震,整个东京将夷为平地。
不过,对于这个耸人听闻的预测,朱元清不能苟同。“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一些民间组织就发布过类似悲观预言。20多年过去了,末日并没有来临。”
悬念2:地震加速度有史以来最大?
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和气象厅证实,地震发生时,强地震观测仪器记录到的水平最大加速度值为1500伽(厘米/秒/秒)。朱元清解释,所谓地震加速度就是瞬间的振动程度,它称得上是地震破坏效应的“放大器”。新泻地震的地震加速度确实远远超过了1995年阪神大地震,但是不是像日本媒体所说的“为历史最大”?朱元清认为还需作进一步核实。“因为地震加速度的相关数据来自于专门仪器,像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时候,类似仪器还未出现。贸然说‘有史以来最大’,不够科学。”
日本防灾应急体系值得借鉴
上海地震局震害应急救援处处长肖功建认为,首先值得借鉴的是日本民众的防灾意识。日本全国设有多家地震模拟体验中心,免费向市民开放。许多日本家庭都会备有一个专用的急救箱,里面放置了绳索、手电筒、止血绷带、消毒药水等物品,以备灾害突发时逃生自救或互救之用。由于防灾科普工作到位,日本老百姓对于地震逃生要领、急救知识了然于胸,临阵不乱。
二是高标准的工程抗震能力。众所周知,地震造成伤亡的原因主要是建筑物倒塌及其它次生灾害。目前日本的建筑物设计基本上要求具备抗御7-8级地震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抗震设防能力上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对一些重大工程应作专门的地震安全评价工作,同时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工作。
此外,完善的救灾应急体制和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也使日本处置危机能力大大提高。目前日本气象厅在全国设置了3000个监测点,建立了严密的监测网络。日本防震救灾技术装备的研发现代化程度,也举世公认。如“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EES)”储存了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统计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将在30分钟内自动测算出受灾规模,为迅速展开抢险救援提供科学依据。(张咏晴 陆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