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7日电 解放日报报道,去年,18名上海市人大代表成为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咨询组成员,27名社会各界人士作为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和咨询专家,聘期为一年。近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决定适当调整咨询组成员,拟续聘部分人员,同时新聘部分人大代表,聘任期仍为一年。
据了解,初步名单已经确定,正在征求各专门委员会的意见。而聘请专家的规范性制度也在制定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有关人士称,此举是为充分调动和发挥人大代表资源与社会智力资源在常委会工作中的作用,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复旦大学法律系教授王全弟去年被聘为上海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咨询专家。他说这是一项双赢的合作。上海市人大代表、金泰律师事务所主任徐晓青认为,立法工作各个环节有机相连,能否准确、全面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体察民愿,切实找准矛盾焦点、工作重点或利益平衡点,并进行科学规范和调整,直接关系到地方立法的质量。立法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找准问题,又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之策,需要吸纳各方面的意见。作为市人大代表和法律工作者,他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很多法律问题,也接待很多当事人,能通过咨询组成员的工作渠道反映问题,使立法更贴近实际,更具操作性,很有意义。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局级巡视员王宗炎说,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确实让我们受益匪浅。专家参与人大工作,有独特的优势。从立法来看,专家们不仅学有所长,而且由于置身于行政部门之外,看问题较客观,容易克服立法中部门利益的倾向。再从人大自身的机构设置上看,目前市人大常委会下设研究室,而常委会的几个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办公厅均无研究机构,而这些机构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借用外脑、外力是节省成本、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好事。
据介绍,在聘请“高参”之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在各项工作中发挥社会智力资源的作用,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召开征询意见座谈会,广泛运用在立法、执法检查、监督调研、课题研究等领域;二是召开听证会,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待决事项公开向社会征询意见;三是同有关科研机构进行项目合作。这些都为“民间头脑”参政议政打开了“大门”。
目前上海市人大聘请的专家,较多的是法律方面,对教育、科技、文化、环保、交通、规划、财经等领域内的专家了解不够。有专门委员会反映,并非所有的活动,专家们都能够准时参加。专家们也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时确实分身无术。部分专家觉得同委员会的联系还比较松散,没有全面深入参与委员会的工作,往往是针对具体的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而且事先的准备时间有限。他们希望,今后参加讨论相关事项前,能够早点拿到相关资料,以便事前可以做好准备,不仅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可以征询自己周围人的意见;此外,许多工作具有系统性,是否可以让他们从前期就开始参与,以便对情况有整体的把握。
这些情况已经引起了上海市人大的重视。市人大研究室就发挥社会智力资源做过专项课题研究。课题报告建议,应该建立社会智力资源库,形成专家“网络”;拓宽发挥社会智力资源作用的领域,除了目前在立法过程中运用召开听证会、论证会、公开征求市民意见等方式发挥社会智力资源作用外,还可以在人大的其他领域作进一步的探索;建立同社会智力资源的联系机制;建立和完善不同层次的决策参与机制;建立服务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据悉,专家名录的梳理工作已经开始。(周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