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 台 湾 | 华 人 | 科 教 | 图 片 |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产经资讯 |专 稿 |出 版 |广告服务|演出信息| 心路网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华文摘》文章:少拿“国际惯例”蒙人

2004年10月20日 14:57

  (声明:刊用中国《中华文摘》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近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推出各项改革举措的时候,往往言必称“国际惯例”。这个时候,要提防那些打着“国际惯例”幌子的“假惯例”。

  据权威人士透露:一些单位为了维护部门利益,以所谓“国际惯例”的名义制定和出台的规章制度中,不少是站不住脚的,如有的“国际惯例”是少数国家和地区实行的规定,根本缺乏代表性,算不上什么“惯例”;有的是国际上过去通行的,而今早已被淘汰了;还有的在国外找不着,纯属子虚乌有。

  引进国际通行的规则“为我所用”,无疑可以少走许多弯路,然而,对“国际惯例”的界定,是一桩严肃的事情。既然是惯例,就必须要以国际公认为前提,不是随手照搬某一国家的一项什么做法,或者干脆凭空捏造一个“惯例”。如前一阵沸沸扬扬的银行借记卡收年费的问题。银行方面一口咬定是沿用“国际惯例”,但消费者说你当年发卡的时候并没有说要收费,现在连招呼都不打一个就自行收费了,这平等吗?“国际惯例”是这样操作的吗?更有专家质疑银行卡收年费系“国际惯例”之说,认为国外银行向借记卡收年费的并不多见。

  还有,某些大型超市以“国际惯例”为由,对进场企业收取高得吓人的进场费,节庆费等五花八门的费用,闹得那些不堪重负的企业“揭竿而起”,集体抵制入市。当较真的人们将此类做法讨教于沃尔玛等其他跨国超市时,发现这个所谓的“国际惯例”原本就是某些企业自己的“店规”。

  更有那些生吞活剥国外做法,最后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所谓“国际惯例”,不仅让国人难以消受,还引出新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党政官员不准在企业兼职,可有的地方就是以“国际惯例”的名义从海外引进一些“两栖”官员来,这些啃过“洋面包”的官员一方面冠冕堂皇当着政府部门的领导,另一方面却开着自己的公司当总裁。且不说这些“两栖”人士的觉悟到底有多高,在旁人眼里他们的身份总是有些别扭,也不免令人生疑——谁能保证这样的“公仆”不会化公仅为私权呢?求教于专家的结果,更是令人吃惊:国外老板从政是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和透明化管理机制的,与这种“上午当官员,下午当老板”的荒唐做法根本上是两码事。

  如此看来,“国际惯例”我们是要看齐,但冒充“国际惯例”的假货也要照打不误。

  (文/阿超 摘自《检察日报》)

 
编辑:李燕】



  打印稿件
 
: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大观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