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0日电 据新闻晨报报道,日前,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张定国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发感慨:“上海小孩子连上海话都不会说了。”他表示,当初制作沪语版《猫和老鼠》,就是出于保护方言的目的,但日前广电总局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加强译制境外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管理的通知》,禁止方言版译制片在电视台播出。
通知中指出,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应该认真履行好广播电视推广使用普通话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为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不得播出用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正在播出的必须立即停播。
四川话《猫和老鼠》一炮走红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上海各电视台均没有违规现象出现。而在采访中,各地方言版译制片制作者纷纷呼吁,方言急需保护。
记者经调查了解到,首先掀起这股动画片方言化狂潮的是四川话版本的《猫和老鼠》,不过最早行动的则是云南话版。
今年2月,四川推出方言版《猫和老鼠》,并一炮而红,随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先后推出东北话、北京话、陕西话、上海话版等。川语版的策划人蒋先生曾直言不讳,这么好赚的项目已经很久没有碰到了。
据称四川话版《猫和老鼠》第一个月的发行量为20万套左右,收入至少是2000万元(按零售价计算)。而知情人士称实际销量远不止这个数,销售4个月突破100万套轻轻松松。其实,几年前四川市面上就有了川语版的《简爱》等电影。
川语版《猫》片的陈利亚导演告诉记者:“四川方言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种方言,在俚语中有很多趣味性的因素存在,很多字句经过四川话的变换腔调和发音节奏就会变得很有意思。加上四川人天性中的幽默,所以我们想尝试让本来就很好玩的《猫和老鼠》更加好玩。既然现在广电总局对其在电视台播出进行封杀,我们也只能到此为止。”
上海话《猫和老鼠》滑稽演员配音
前段时间,市面上曾出现过一套上海话版本的《猫和老鼠》,记者昨天联系了该片的配音导演、上海滑稽剧团常务副团长张定国。张先生说:“提倡普通话肯定是对的,但是上海话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有地方特色的东西用行政命令规定一下就禁播了,好像也太严厉了一点。”张定国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上海小孩连上海话都不会说了,沪剧院招人的时候居然很难有人能把上海话说标准的,所以他们也一直在找一个保护上海话的契机。当时西安光中影视找上他们,想投资重新配音这部经典动画,双方一拍即合。正好《猫和老鼠》又是一部风趣的片子,和滑稽剧有共通之处,合作也很愉快,据说销量也不错。
张定国说:“我们只做了六集,不过光中影视前几天还在和我联系,想再配一点出来。我现在还没听说要限制这样的音像制品出版发行,所以我也想多做一点。”
上海电视台:听说过,没播过
记者昨天拨通了上海电视台总编室电话,宣传办朱主任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收到了这份通知,并且迅速展开了自查,令人高兴的是下属各专业频道均没有出现违规现象。
上海电视台的一名编辑也表示,自己曾听说过有沪语版《猫和老鼠》,但是并没有见过,在上海电视台更没有播出过。这位编辑强调,上海电视台在语言文字方面向来就有严格的规定,节目播出都要经过严格审查,所以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现在广电总局又下了通知,以后会更加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各方观点
文化部审查司:禁播不会影响销售
昨天记者就方言版译制片的制作及出版、发行、销售是否会因禁播而受到影响一事致电文化部审查司,对方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首先要视其是否是“公版”片而定。所谓“公版”片,是指出版发行的年份超过50年及以上的,如《猫和老鼠》就肯定是公版片,对其进行改编、重新配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不是“公版”片的,则要看是否得到了发行方的许可而定。至于出版、发行和销售问题,只要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批文那就合法。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多数方言版动画片都是通过正规渠道发行的,版权方面没有问题,但也不排除少数存在非法制作问题。
专家:方言版也应加字幕
复旦大学语言学教授龚群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龚教授说:“方言版电视节目有利有弊,不利之处在于可懂范围小、影响销路;但是在小范围的地方性节目,在和当地群众息息相关的一些内容里使用方言也是利于对方言的保护的,不过必须加上字幕。这些都必须遵守一个前提,那就是在大范围内一定要使用国家标准语。”
龚教授介绍,即使在最先进的国家,小则有口音,大则有方言,这是不可避免的。对方言也应该区别对待,可懂性高低的不同也影响到它的使用。
电视台:打的都是"擦边球"
记者昨天还采访了方言版动画片集中的几个区域,据了解,各大电视台的公共频道均没有播出,但是在“互动点播”频道中有擦边球现象。
有接受采访者表示,他曾在西南某台的互动点播频道中看到过此类节目播放,但是到昨天截稿时为止,仍然未能联系上对方负责人。(记者 曾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