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9日电 近日中国人在南非遇害,引人注目。北京晨报对生活在南非的中国人进行了采访报道,发现南非中国人安全问题十分严重。
据统计,目前在南非经商、生活的中国公民已经超过十万人,他们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付出了极大的成本:生命财产安全。面对频频被抢,一位华商苦笑道:“我们已经被抢麻木了。”
两次与死亡擦肩
12年前,听说南非好挣钱,沈龙从上海来到南非布隆方丹。如今,文化不高的他已经成为年薪20万元人民币的高级主管,“在当地也算中上阶层”。与成功相伴的是12年间数次被劫,其中一次几乎命丧黄泉。
沈龙的声音很沉重,好友单国星惨死的情景始终在他眼前挥之不去,“他们太狠了,脑浆都打出来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沈龙心有余悸:“本来按惯例我也是要到他的工厂里去聚会的,因为加班耽误了,要不然可能我也……”沈龙说,这是他到南非后第二次与死亡擦肩。
2002年9月的一个晚上,沈龙刚要开车门,一个持枪蒙面人突然从暗处扑过来,“刀子从我背后捅进来,当时没什么感觉,我几下把劫匪打倒后,才觉得呼吸困难,被送到医院才知道,就差几毫米我的肺就被刺穿了。”
“我算幸运的,来南非12年中只被抢过三、四次,我太太和儿子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沈龙说,在南非经商的华人95%以上都被抢劫过。
华商不敢请保镖
近年来,南非治安恶化,抢劫事件屡见不鲜,沈龙每天开车上下班看到路边有抢劫早已是见怪不怪。在这种状况下生存,每个人都总结出自我保护的经验,首要的就是尽量以车代步。“抢劫随时会发生,躲在车里相对安全一些”。
面对如此恶劣的治安状况,当地华商却很少请保镖。“不敢呀,保镖都是当地人,经常会发生里外勾结的情况。厂里有没有人,有多少钱他都知道,抢劫案件十有八九都是内鬼作祟。”
华商家中大多是木门外又加装铁门,不少人更是刀具、枪支不离身。外出时,身上不敢多带钱,“遭劫时,第一个反应就是掏钱,毕竟保命要紧。”
华商自组治安联盟
沈龙告诉记者,最让人失望的是当地警察机构极其涣散,一般情况下报案后两天警察才会出现,更多时候是不了了之,而且,大街上经常会出现身着警察制服的人抢劫、殴打、勒索路人的场景,令人难分真假,所以出了事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跟朋友求援。
沈龙说,当地的劫匪特别狠,冲进房子后先把人绑起来,拿开水烫、毒打,让人无法反抗求援,“等警察来,命早就没了,只有自己人互相帮助”。
据了解,当地华商已经组成许多治安联盟,准备一个专门的手机号码,出事后拨打电话,周围的朋友在5至10分钟内就可以拿着武器赶来,“即便是朝天开枪或者按喇叭,劫匪就不敢行凶了。”
生活单调想回家
在南非的生活并不精彩,除了要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抢劫外,华商面对的是单调的日子。沈龙说,国内流行的泡吧、唱卡拉OK离我们很远,“根本没有业余生活”。
12年中陪伴沈龙一家的就是一台卫星电视,惟一能接收的中文频道就是中央4台,“其他国外频道我也看不懂,只好天天看一个频道。”周末和朋友喝茶聊天是沈龙惟一的社交活动。
“现在在这边的华商大多做成衣、鞋子生意,钱确实比国内好赚,要不然这种治安状况谁也不会待下去。”沈龙告诉记者,南非治安每况愈下,越来越多的华商萌生去意,“毕竟保命更重要”。沈龙说,再干一两年,他就带着太太、儿子回上海。
海外华商要融入当地社会
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洪大用教授指出,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不仅要盯紧财富,更要注重融合进当地社会,为自身培养和谐发展的环境。
作为社会学家,洪大用指出,中国人在国外遭受袭击,有以下原因: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中国经济的向外扩展力度也加大。但目前中国对外经贸多局限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与当地从事这一行业的底层百姓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行为非理性的可能性也较大,酿成剧烈冲突的概率亦大。
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迅速到来,一部分急于出国经商务工的中国人在国际知识、文化背景甚至是语言方面的准备不足,因此与异地发生文化冲突的可能性不可避免。
三、中国人传统上有“抱团”的习惯,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加强内聚力,但也容易造成同当地主流社会的隔阂,将自己孤立起来,而孤立是容易受攻击的。
洪大用建议,中国人要想在海外长远发展,融入当地社会至关重要。(朱烁、胡强劲)